◆這書版本極多,學界仍流行。 作者供圖

◆ 黃仲鳴

前些時在這欄指出,馬幼垣教授曾著文大批李輝英的《中國小說史》,指李輝英在課堂講授時,不符「專家」資格,只是「拉夫性質」,寫出來的東西自是「千瘡百孔,笑話連篇,盡暴其短」,如將《清平山堂話本》,內中所收各篇,「一律視為明人擬仿之作」;又如把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連城璧》三書,竟說成「三書為一書也是大有可能」,馬幼垣指他「僅看過一部坊本《十二樓》,故有此說」。他「膽子真大」!馬幼垣這指斥,實是毫不容情。在更早之前,他也曾筆伐過郭箴一的《中國小說史》,指為「有小說史以來最壞的一部」。

他說,是書刊於1939年,面世以後,竟沒「灰飛煙滅」,印了又印,致「孽種橫流」,他看不過眼,遂於1978年發文揭其弊,「以正視聽」。他指郭箴一「狠抄亂抄」,閉目胡抄。既抄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據云有一百處之多),又抄趙景深《小說閒話》等,馬教授說「荒謬絕倫」,而這書居然「印了一次又一次」,那才「浪費點篇幅」駁斥。可惜,馬教授未詳細列出其剽竊亂抄之處。

郭箴一何許人也?當年不知,後來才知為「女士」。更查出她的生平,湖北人,193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同年四月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少女之春》,被系主任謝六逸推為中國最有希望的女作家。她的畢業論文《上海報紙改革論》,也於年底由光華書局出版,指導老師謝六逸為之作序。這兩書我未曾看過,不作評。

其後寫了《中國小說史》,指為是繼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後的一部「備受關注」的著作。所謂「備受關注」,是廣為傳印;直到政局變遷,兩岸三地仍見出版,似比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更受歡迎。同時,這書的寫作,是得到出版家王雲五的鼓勵,也得到趙景深的襄助。可笑的是,據馬教授指出,這書也有抄襲趙景深的《小說閒話》。

馬教授慨乎言之,「郭箴一和李輝英的兩部小說史都是瞎抄而來的,抄的辦法,各有千秋,而且在內容上都只能說是代表四十年前對傳統小說的認識,所以我說這兩部書是現在流行的中國小說史中的『雙絕』。」

「雙絕」者,自是反話,得啖笑。

遙想當年,我亦買了郭箴一這書,惜學問根基淺,閱書不多,視野不廣,看不出其騙人之處。學術詐欺今仍輒見,抄襲仍風傳,有識之士,理應有馬幼垣之風,力而伐之,「以正視聽」。

認識馬教授,始自他在港大任教之時,其後他蟬過嶺大,專研中國小說史。當初「流連」於三四流的說部,後來「覺悟」改研《水滸》,亦有所成。不過,我對他的若干大文,如《話本小說裏的俠》、《小說史裏的蒙汗藥和英雄形象》等篇,印象深刻,大堪一讀。

可惜,自他離休後,很久未與其聯絡,料已赴美矣。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