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山人的作品。 作者供圖

黃仲鳴

1950年代的灣仔,沒有什麼高樓大廈,多是四層高的唐樓;而樓與樓間多是一條一條的小巷。有些巷堆滿雜物,有些是營商之所,如理髮檔、小賣檔,在這些檔攤中,不乏租書檔。

不錯,是租書檔,是一些「小人」最喜逛的地方。有幾毫幾仙,就租他幾本,在檔口的長凳觀看。這些書,多是連環圖。一些孩童的知識,就透過這些連環圖學得來的,如西遊記、三國、封神榜、水滸、聊齋這些古典說部,就塞進小小的腦袋。所以連環圖又叫「小人書」,是給小孩看的。

連環圖只有「小人」喜歡看?不是的,在報紙的副刊,在雜誌的版面,都有「圖說」。所謂「圖說」,就是連載的連環圖小說。這是給「大人」看的。當然,這不及成書成冊的看得過癮。但由此而觀,那時的連環圖,老幼都愛看。

報刊的圖說內容,已非「小人書」的古典說部,而是社會、言情、武俠、偵探、神怪的創作小說,執筆的多是成名或是薄有聲名的作家,他們所寫的,都是他們那方面的傑作。且舉潘柳黛的《情婦》(刊於《香港時報》)、念佛山人的《胡惠乾大鬧摩星嶺》(刊於《小說世界》)為例;讀者看的,主要還是文字作者,繪圖的反而是次要。不大出名的作者,也不斷出場,如司馬華的「連環偵探畫圖小說」《美人關》(刊《偵探世界》)。這些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報刊。那時的報刊,不少以「大人書」作招徠。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已有所謂「讀圖時代」之說。其實,這「時代」在很久以前的「時代」就有了。

潘柳黛的《情婦》,故事沒甚突出,頗有負她的盛名。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壇,她便與張愛玲、關露、蘇青合稱「四大才女」。她為人心直口快,筆也快,得罪不少人。本是好友的張愛玲便成為「陌路人」。潘柳黛以《退職夫人自傳》得享大名,但《情婦》這「圖說」情節薄弱,未顯她的才華。不過,那時「圖說」成風,她的讀者仍有很多的。

念佛山人名許凱如。本是商人,從商之餘,偶執筆為文,名聲漸起,遂全身投入文界。後與黃飛鴻徒弟林世榮相識,透過林的口述,寫起技擊小說來。年前我淘得他一部《紅船雙傑》,不錯。 其後在《小說世界》看到他的短篇技擊小說,誠傑作也。上世紀五十年代,可算是念佛山人最得意的時代。他的畫說,配上一粟的繪畫,稱得上是「雙𤩹」。

至於司馬華,不知何許人也。他的「圖說」,沒標繪畫何人,畫功亦好。司馬華的作品,我只在《偵探世界》看到,兩期完一篇,布局精奇,唯懸疑性不高,與「畫」一起看,亦有其趣。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報刊上的連圖小說,已漸衰落,但「小人書」仍見於租書檔。當時我袋中一有錢,便坐於書檔的長凳上,看個不休。後來,不看連環圖了,而是租文字書來看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就是租回來看的。

那歲月,一去不復返了。方今還有多少人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