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福遊 有全福》用高鐵把福建永定土樓、武夷山、廈門日光岩、福州三坊七巷等串聯起來。
◆禮品花《五子登科》。
◆禮品花《蓮生貴子》。

浦城剪紙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西晉時由中原士族入浦定居傳入,經唐、宋長足發展,元、明興盛繁榮,至清代,藝術水平與使用均達到鼎盛,形成既含中原文化遺風,又具閩越土著文明印跡;既有北方粗獷大氣、淳厚拙樸,又有南方細膩纖巧、純淨秀氣的藝術風格。明清時,浦城民間剪紙開中國民間剪紙「福字」之先河,對江南、乃至全國的「福字」剪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剪紙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周冬梅介紹,浦城剪紙形成「字中有畫、畫中有字、以字組畫」特色,這和古代文人的參與也有一定的關係。「雜取吉祥喜事,剪作花樣十六紙,分贈各家」,清道光年間,寓居浦城的文學家梁章鉅在《代吉祥說》中曾描述當時全城的剪紙盛況。周冬梅說,「梁章鉅倡導以吉祥花樣代吉祥之字,並雜取吉祥喜事,剪作花樣16種,分贈各家,由此可看出,送禮時禮物上由蓋紅紙剪成的吉祥字句轉代為吉祥花樣,取吉兆,這個習俗從清代福建浦城流傳、發展到中國各省民間。」

禮品花寄託美好祝福

「每逢婚嫁喜慶、喬遷新居、年節等等,浦城人都要剪就各花樣,用來裝飾環境和各種用具、祭品。這些剪紙花樣,被稱為『禮品花』」。在周冬梅看來,浦城剪紙的禮品花,在題材內容上非常豐富,每種花樣背後都有不同的含義,寄託對生活的美好祝福。

周冬梅介紹,每到除夕夜,浦城每家每戶都會將葷素貢品擺放在香案上,再將剪紙放在每樣貢品之上,例如,草魚上會放上年年有餘的「魚」圖案,公雞上會放上「雞」圖案的剪紙,其他的貢品均會擺上一些形狀與貢品相似,寓意為吉祥、如意、平安等吉祥話的剪紙圖案。此外,包括一些節氣也會用到「禮品花」,比如立春的「接春」活動,會在「接春飯」上放剪紙,叫「春飯花」;端午節,則會在粽子上貼上一隻剪紙小老虎,有驅邪避禍之意。

剪刀在周冬梅的手中靈巧地舞動着,不一會兒工夫,一幅「囍」字剪紙作品便躍然而出。周冬梅介紹,浦城剪紙的「囍」字也有不少特色的造型,「我們會在字裏面畫上一些吉祥的紋樣,比如寓意婚姻美好的蓮花和寓意多子多福的牡丹,有時也會剪一些寓意子孫繁衍的纏枝和寓意生活富裕的魚、麥穗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