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攝於近日香港仔一間店舖。 作者供圖

趙鵬飛

虎虎生威的年,又要就地過了。無奈又無奈。特區政府宣布,延長食肆晚市禁堂食的措施,直至農曆大年初三。不能呼朋喚友,一起吃喝團聚,取消各類新春活動,不能扶老攜幼出門湊趣看熱鬧,消消停停之間,年味減損自是不必多說。疫字當頭,公共衞生為重,也只好如此。

去年春節,也是疫情吃緊。一家人分隔三地,兩部手機視頻連線。視頻那端,紅色大圓桌上,堆垛得碟滿碗滿,廚房裏的蒸煮煎炸,還在繼續。隔着屏幕,看得到菜式豐盛,聞不到半點味道,久違的親情得以暫慰,終不能似昔年那樣,圍爐喝熱酒,閒話到天明。這樣的「雲過年」,到底還是隱了一份酸楚的味道在裏面。人總歸是柔軟溫暖的需要體,肢體上的依偎膩歪,情感上的牽連羈絆,猶如稻穗沉甸甸的飽滿,多少風起霜染,也敗不了被支撐和需要的堅定從容。僅此,便勝過元宇宙裏一切虛擬天堂。

2年多了,從德爾塔(Delta)到奧密克戎(Omicron),病毒的狡猾升級加碼,行之有效的應對辦法仍是3招:打針、口罩、隔離。即便如此,各國的防疫措施,照舊在死循環裏打轉。旱的快要旱死,澇的泡在水裏。還有為數眾多、不明真相、不自由毋寧死的人群,不戴口罩、不肯打針,正在或者即將走上街頭,抗議本國防疫政策,干擾個人自由生活。不怕隊友豬,就怕豬隊友。中國內地不惜工本嚴陣以待堅持動態清零,卻要屢屢為與病毒共存者的消極倦怠買單。照這樣滾動下去,疫苗版本再升級、防疫措施再收緊,要讓全世界恢復到2020年以前的樣子,恐怕還是水中撈月。科學防疫本無國界,病毒面前硬是人為區分出了意識形態上的差別。遍地都是叫不醒的裝睡者,上哪裏去找說理的地方?

再說回內地和香港的抗疫策略。對於內地城市的管理者而言,疫情發生時,需要明暗兩條線同時作戰。明面上,是抗疫措施決策制定上的快、狠、準,和執行上的周密、高效、有效;暗線上,則是對涉及疫情輿情的精準回應和及時平復。明面上的決策難度不大,執行上則因為疲勞作戰容易出現紕漏,但是在問責追責機制壓力下,基本上也能逐漸堵塞漏洞。真正的考驗是在暗線上。涉疫的輿論一旦應對不及時,處理不恰當,態度不溫暖,社交媒體上蜂擁而至的批判熱度,很大可能會讓地方的抗疫付出和成效,在厚重的濾鏡之下,呈現出極度失真的妖魔化姿態。這也對更精準更系統化的城市服務和管理,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

對於香港而言,作為一個富足且有強大靠山的細小經濟體,倘若疫苗接種率,能迅速達至免疫保護屏障的要求,倘若外防輸入的攔截網,能在經驗總結中愈織愈密,倘若內防蔓延的「安心出行」,能更進取地被賦予追蹤功能,想必在全世界疫情防控的考卷面前,我們都將是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最近,在內地享有專業聲譽的張文宏醫生說,今年將是疫情的最後一個寒冬。張醫生的判斷,綜合了大部分可能出現的情況,包括全球疫苗免疫屏障的形成、新冠特效藥物的研發,以及病毒可能的新變異等等情況。不過,只要全球疫情防控的短板效應一直存在,新冠病毒存在的巨大溫床,就不會停止製造新變種。在今年內疫情結束恢復常態的美好願景面前,我繼續保留審慎樂觀的態度吧。

牛氣沖天的牛年已近歲末,龍騰虎躍的虎年就在眼前,還是許下同樣的新年心願:疫散關通,百病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