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濤在巨幅油畫長卷前留影。
◆張鐵濤作品《靜謐之夏》。
◆張鐵濤巨幅油畫長卷獲基尼斯之最。
◆油畫《天下黃河富寧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王尚勇 寧夏報道)去年,寧夏藝術家張鐵濤創作的巨幅油畫長卷作品《天下黃河富寧夏》,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書——最大黃河主題綜合材料繪畫作品。畫中滔滔黃河水,文脈流古今,張鐵濤是土生土長的寧夏吳忠人,「黃河最戀是吳忠」,從小在黃河邊長大的他對黃河有着特殊的情愫。黃河的自然之美,一直是他油畫創作多年不變的主題。

「過去,黃河邊綠樹很少,不少地方都是漫漫黃沙。」張鐵濤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這些年,由於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政策,黃河不再是人們過去印象中的泥沙俱下的渾濁之河,而是越變越美,他所在的吳忠市,不僅有18公里的濕地風光、10公里的大峽谷景觀,更有10公里的生態林,黃河在村落、城市間穿梭,鬱鬱葱葱,詩情畫意,這讓他產生了創作關於黃河今昔之美的巨幅油畫的想法。

於是,經過一段時間籌備,他開始着手創作這幅巨幅油畫,並定名為《天下黃河富寧夏》。只要一有時間,張鐵濤就到黃河邊寫生,他帶上乾糧,背着畫夾,風餐露宿,尋找創作的素材。同行們都知道,張鐵濤善於創作自然風光類的油畫,在內地具有一定影響。正如詩人楊森君所說,「張鐵濤以具有衝撞性的視覺語言表達着對大自然的擁抱與愛撫,筆墨之中、虛實之間展現的是一個畫家應有的悲憫之心。他讓靜息無聲的自然之象,有了神情,有了與人對視的自信。讓看到它們的人,不得不心生敬畏、敬意,進而產生了進入實地、觸摸具象的嚮往。」

黃河的生態美景讓畫家為之沉醉,張鐵濤像着了魔一樣,繪就了大量草圖,同時,他又敢於創新,挑戰自己,把家鄉吳忠市日新月異發展的新面貌也糅進作品裏。有想法容易,畫起來卻難。為了創作這幅作品,除了要走遍黃河寧夏段的很多地方,同時,張鐵濤還用無人機航拍,拍下了大量的照片。「因為天氣的原因,其間兩架近十萬元的無人機損毀了。」張鐵濤說。根據無人機拍下的照片,張鐵濤又結合自己的寫生草圖進行構思,將油畫創作的技法大膽創新,融合了國畫的創作手法,並使用多種油畫顏料、砂石、石英石等綜合材料,從2016年6月到2018年12月,終於完成了這幅長32米、高5米的巨幅油畫作品《天下黃河富寧夏》,生動再現了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兩岸魚米之鄉的美景。

寧夏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畫家王雪峰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說,「只有把大地之上的自存自在的物象看成是天賜之物,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畫家,才會對哪怕是一棵小草、一束鮮花充滿敬慕與憐惜,樹固然是樹,但是,經由畫家的創作,畫布上的『樹』已經帶有了人的溫度、人的審美、人的評判、人的寄託。此時的樹與人已經達成了某種形神上的交流與合作。所以,鐵濤的畫也可以說是他與自然共同完成的傑作。畫家因自然找到了彰顯才華的天地,自然也因畫家找到了其深邃的人文價值」。

如今,慕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甚至有不少企業家和藝術機構出高價要收購這幅作品,但都被張鐵濤拒絕了。「這幅畫是屬於寧夏的,它生於寧夏,就應該留在寧夏,向人們展現寧夏黃河之美。」張鐵濤說。「巨大的畫面感內每一處均勾勒着現實版中的景色,令觀賞者充滿身臨其境之感。」一位觀眾在觀賞完這幅巨幅作品後由衷地說。「自古以來,寧夏因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因黃河而美,這幅作品最能體現我對家鄉的眷戀,今後我將以黃河為主題,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感、藝術感的作品。」張鐵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