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教育局定義,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即SEN(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包括讀寫障礙、肢體殘障、發展遲緩、聽障、視障和言語障礙,由2018/19學年起情緒問題學生亦包括在內。

根據教育局2021年3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入讀普通中小學校的SEN學童接近57,000人(香港教育局,2021),相較於2018/19年度數量約一萬人(黃文杰,2019),增加了數倍。

隨着SEN學童人數的增加,社會對於SEN學童的關注也隨之上升。政府近年來亦有積極投放資源,改善對他們的支援服務,但他們仍要面對很多不同困境。其中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對SEN學童的支援針對性不足。

SEN學童的學習困境有許多不同種類, 有些學生是單純的有讀寫障礙,只要給予多一點時間便能完成課業;有些學生則是精神上的障礙,例如情緒困擾。此類支援就必須由專業人士例如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輔導心理學家等進行,但人手不足,有些學校一個社工要應對幾十個SEN學童,往往是捉襟見肘。

除此之外,另一個挑戰來自家長。對於SEN學童來說,及早進行介入治療一定是最有效的途徑。

然而,社會經常將SEN學童扭曲成「怪異」、「頑劣」或「缺乏家教」,同時家長不理解孩子的行為,羞於求助甚至忽視,是導致學童錯失及早識別及治療最佳時機。

全面協助SEN學童,第一,我們應該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提升他們的抗壓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對於他們學習與成長尤其重要。

第二,了解他們「腦」部獨特的發展,透過腦電波測試及評估他們的腦功能表現,提供針對性的訓練,激發腦部天賦與潛能。

第三,豐富他們成長的「歷」程,支援他們的成長需要,促進社交與人際溝通。

第四,為他們提供「情」緒輔導,讓他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適當地表達及抒發情感。

最後,提升公眾教育與社會對SEN學童的認識,減少大眾對於SEN學童的歧視,幫助他們更易於融入社會,發揮所長。

作者:蕭一凡博士

簡介:蕭一凡博士為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及正向心理研究室副總監。

隔星期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