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典典故大全》 作者:左冠輝 商務印書館(香港)出版
◆《西方經典典故大全》內頁 作者供圖
◆上海香港三聯書店 作者供圖

去年九月底,跟友人吃過飯後,我沿着上海淮海路走,路過了好一段時間未去過的香港三聯書店。疫情前,書店對我並無多大意義:要看港版書籍,回港帶來便是。無奈疫情底下「回鄉」的代價太大。自2020年年底從珠海坐船到外伶仃島,向亦近亦遠的南丫島三支煙囪揮手致意後,除了偶爾的港人飯局外,沒有什麼機會再貼近香港了。是以一見書店,倍感親切。恰巧這所內地港台版書籍最齊全的書店有減價活動;物離鄉貴,港版書折後價格與香港正價差不多,也頗高興了。◆文:李雅言

回想近年逛書店,不時教人納悶,在港尤甚。鋪天蓋地的要不是「一秒讀懂的XYZ」、「給孩子的ABC」、「你一定要知道的甲乙丙」,便是各類不耐看的「熱主題」書籍,以及古靈精怪的玩具史、銀行史、交通史等「半學術消費出版」。不是否定這些著作的價值,而是覺得整個出版行業都被咄咄逼人的商業社會扯着走。慢閱讀?哈哈,你還活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嗎?

看到這部《西方經典典故大全》,很難不有點激動。粗略翻閱後,隔了一周,着一位如我般「文藝青中年」的朋友購買,並向這位老派上海人說,這是最能代表香港的文化著作。跟他到店時,發現書架上仍有個洞,就是我買走那本的位置。友人趕緊把洞側那本拿下,自此在滬有此書者也許只我倆。

時光倒流上世紀末

多年前,特別喜歡在香港眾多小書店中尋找八九十年代出版的新書舊存。香港商務曾經推出過一套「一百叢書」,如漢英對照的《中國古代寓言100篇》和英漢對照的《世界寓言100篇》。叢書的翻譯(主要出自「那些年」的大學中、英文系或翻譯系講師)風格或許有點「脫節」,出自一個尚未「國際化」、資訊化、萬事資本化的年代,在浮躁的社會讀起來特別有韻味;中文翻譯尤有文采,畢竟標誌着某一年代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與演繹。一如林紓百多年前的西方名著文言文翻譯,可讀性遠比現在多少的「精準、學究」翻譯為高!

這部千禧年過後二十年才出版的《西方經典典故大全》,教我又一次時光倒流。先看封面。英文標題 「Western Classical Allusions - a comprehensive guide」 已教人忍俊不禁:文法無誤的標準港式英文翻譯是也!(「老外」肯定會把書目譯作 「Western Classical Allusions: An Anthology」;兩者分別,在此不贅。)陳善偉教授於序所言,此書收錄的是「三百多個英語典故」(註:具體為三百二十個)。怎麼英語世界成為西方經典典故的代言了?非常上世紀末香港。

全書共四部分,分別為「希臘與羅馬神話」、「文學與歷史」、「社會風俗」和「詞海縱橫」(後者英文標題竟為 「Useful Vocabulary」,即「有用的詞彙」!)只看這四個標題,便已知篇章分類流於粗野牽強;細閱之下,「第275篇:行仁忘家 Jellyby」 豈不出於狄更斯(「文學與歷史」)、「第285篇:唯命是從 Myrmidons」 介紹的豈不是宙斯把螞蟻變成人的故事(「希臘與羅馬神話」)、「第291篇:OK」交代的流行用語,則豈不是「社會風俗」?

典故與想像

牽強的不只文章歸納。每篇文章皆附有「例句」(英文題為 「Example Sentences」,若改為 「Sample Usage」(即「示範應用」)會多好!本身是好事,但不少例句卻非常人造,難以想像會在日用英語中出現(不信的話,大可谷歌搜尋一下例句,以及相關的詞彙)。一例:冥王黑德斯 Hades (29:陰森地府 Hades)的例句 「The expedition struggled to survive in the Hadean environment.」(「探險隊在地獄般的環境裏掙扎求存。」)如果每個典故的例句皆出自報刊雜誌,更能添此「大全」的說服力。也許歸類與例句皆出版社要求,屬製作問題。製作問題也包括不少印誤,如第254頁 Wilhelm 變成了 Wilheim(猜作者手寫而非打字撰書?)、第353頁 Isaac 變成了 Issac(猜編者未受過殖民宗教教育,不懂拼《聖經》裏的名字)。

拋開上述問題不顧(誠然中學生不應看例句,成人則不需看例句,而中學生與成人也大抵不會去理會分類),此書卻教人看得津津有味。作者喜歡把相關的典故串連起來(於「希臘與羅馬神話」尤為明顯),誘人「追劇」(四部分典故中,只有「詞海縱橫」的文章以典故關鍵詞的首字母次序排列,作者的「串連寫法」大概是原因)。

英語詞源可謂半部歐洲思想與文化史(歐洲,即歐羅巴洲 Europa名字的來歷,見第62篇)。你或許真不需要知道機場停機坪 tarmac 一詞出於蘇格蘭工程師麥亞當 McAdam(第182篇),但了解 Twitter 的出處(第123篇),你便會明白社交媒體公司取名之妙了。外國品牌名稱常有典故:為何這些名稱能引起想像?看看典故!既為「大全」,典故的選材的確十分廣;連狄更斯最冷門的小說《Martin Chuzzlewit》的角色Pecksniff 也被收錄(天啊,有哪位飽學之士真的知道此廝?用谷歌搜 Pecksniff,第一個鏈結是不甚流行的英國洗手液品牌)。但無損本書趣味。衷心佩服作者對西方古今文化認識之廣和深。此時此刻,能像作者般潛心閱讀海量西洋文學者有幾人?

語言不只是工具;滿口說別人英文口語不夠「流利地道」、但對西方文化大統無半點認知的小朋友,大可學習一下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