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保監局昨宣布接管泰加保險事務及資產,泰加保險執行董事林烽昨日會見傳媒時表示,該公司不想再承接的士保單這個蝕錢的業務,故選擇退出市場,是純粹的商業決定,質疑只是按合同退保不明白為何會被接管業務,又聲稱自該公司去年更換管理層後,保監局的態度變得強硬,多次「刁難」,認為「有內情」。但他未有透露發生何事,僅稱之後會到廉政公署報案。

林烽表示,的士的賠付比率高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保監局未有從監管上解決問題,反而迫同行接下火棒、做蝕錢生意,公司認為不能再在公平和自由的市場下發展。泰加現時承保的士保單約1.1萬份,市佔率逾六成,並強調公司有足夠資金賠償予所有保單持有人。

的士保險「雞肋」 去年蝕逾4000萬

不過,數據顯示,該公司在2018至19年度虧損超過3億元,去年下半年數據更持續惡化。有保險業人士表示,的士保險是行業的「雞肋」。資料顯示,在2005年至2020年的16年間,業界有11年在的士保險業務上錄得虧損,即使保費連年上升,但也不足以回本。

參考資料顯示,保費近年持續上升,2019年的綜合保險平均保費較2018年增9.8%,到2020年時又再按年升20.9%,達到33,902元。第三者保險平均保費亦同樣告升,2019年先升7.5%至22,210元,到2020年再增17.9%,達26,189元。不過,即使的士車保費用不斷增加,但參考保監局數字,2016年至2020年的士保險承保利潤卻一直下跌,更於2017年起開始錄得虧損,單是去年合共蝕逾4,000萬元。

根據小組委員會提交的報告,的士保險業務持續虧損的原因有兩個,包括部分司機有不良駕駛行為,以及保險詐騙和包攬訴訟,最終導致保費昂貴之餘,亦沒有太多保險公司願意經營的士保險。

據政府數字顯示,2016至2020年,每年涉及的士的交通意外,平均都有約4,000宗,其中2019年達4,198宗。2020年在疫情下,意外宗數跌至3,408宗,但致命意外卻增至21宗,為5年新高。

業界:索賠比例高加費都唔掂

保險業人士指出,一般而言,保險公司可透過增加保費來彌補損失,但的士的索賠比例過高,的士司機年齡老化等問題,令加保費不能解決問題,以目前的經濟環境,一旦大幅增加保費,車主不會接受。之前已有不少保險公司拒絕接受的士新保單,部分意外較多的的士,更無法續保。

股票分析師表示,泰加保險退出虧損的的士保險業務,應有助該股長遠業務發展,正常來說是有利股價的消息,但保監局指泰加投資涉違例,需接管泰加保險的事務及資產,則為公司帶來不確定因素,若泰加復牌,或會影響短期股價表現。泰加保險昨日停牌,停牌前報0.48元,市值3億元。

泰加保險上一任主要股東,為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而張德熙在去年8月初,已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主席,同日安山金控主席兼大股東吳宇,接任泰加保險主席。

在張德熙辭任後,泰加於去年8月底公布,吳宇有意轉換手持的可換股債券,令其持股量由22.18%大幅增至49.99%,並觸發全購要約。不過,有關的換股債券要轉換成股份,需獲保監局批准,但交易一直未獲保監放行,其間更爆出保監要求泰加檢視其外幣交易及策略,繼而觸發近日的大規模的士退保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