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期文章都與晉文公有關,先是他四處流浪,幾經辛苦後回國繼位,然後擊敗楚國,稱霸中原,帶着大軍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然後又說過秦穆公打的如意算盤,連女兒都嫁過去了,還是阻不了秦晉決裂,即便晉文公死了,秦穆公還是沒能擊敗晉國東進。說過了一堆國家大事之後,今期就來補充一個與晉文公有關的節日——寒食節。

傳說在晉文公流浪期間,不是每餐都豐衣足食,除了沒錢,還遇過賊人,結果就在衛國餓得要死,大發公子哥兒脾氣。就在這個時候,他的臣子介之推端了碗肉湯過來,晉文公二話不說,接過肉湯喝光,這才想起在深山野嶺之中,介之推是怎樣變一碗湯出來呢?

介之推回答說,我見你快餓死的樣子,所以就把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煮了一碗湯給你,讓你有力氣走到目的地。晉文公一聽,原來是碗人肉湯,心裏非常感動。不過感動歸感動,回國後大賞功臣之時,卻偏偏把介之推忘了。

介之推見老闆忘了自己,就對別人說,晉獻公九個兒子,除了晉文公之外都死得乾乾淨淨了,可見晉文公繼位是上天的旨意,那些大臣以為是自己的功勞,一個個跑去要獎賞,我才不要跟他們相處。說完,介之推就躲進山裏隱居。

雖然介之推自稱不介意,但還是有不少親朋好友為他抱不平,這班支持者就在晉國宮門前寫字。晉文公一看自家牆壁上的文章,才想起封賞少了一個人,連忙派人去追,卻已經不知去向,後來聽說介之推跑到綿山,就把整座綿山封賞給介之推,還把山的名字改為介山。

後來晉文公不甘心,又想出一條計策,放火燒綿山,想迫介之推出來,但左等右等,只見到飛禽走獸一大堆,就是不見人,等火滅了之後,搜索隊在火場範圍見到介之推被燒死在樹下。晉文公悲傷不已,從此把介之推的死忌稱為寒食節,晉國上下不准在當天生火煮食。

故事說完了,但有多少真實成分在內呢?根據歷史學家的考證,介之推是真有其人,在《左傳》和《史記》兩部正史中都可以找到關於他的記載,內容也大致相同。不過,晉文公喝人肉湯的記載就沒有了,而且故事在封賞綿山這一節結束,沒有之後的山林大火。

其實用點常識都知到,要在綿綿大山中找一個人,而人家還有心躲你,難度何其高。若是放火燒山,火勢小了逼不出來,火勢大了跑不出來,如果晉文公真是用火攻,那他大概是存心想殺了介之推,多於想跟他相見,所以這些沒有記載在史書中的,大家還是不要當真。

既然沒有山火,那寒食節又是從哪裏來呢?歷史學家相信,這與古人的生活習慣有關。在古時,不同季節要用不同種類的樹木去生火,寒食節剛好就是一年第一次換木材的時間,所以特別受重視,新木沒到就不准生火煮食。不過,後人不斷把節日與古人聯想在一起,所以寒食節就變成紀念介之推了,就像端午節與屈原拉上關係一樣。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