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荃灣是香港第一代新市鎮,60年過去,不少樓宇嚴重失修,外牆滲水、石屎剝落、鋼筋外露等問題,由大廈外部伸延到屋內,疫情下更見衞生危機。惟舊區地積比率用盡,導致一直欠缺重建潛力。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面對樓宇急速老化,須採取更有效的政策手段,加快重建更新步伐。對此,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近日採訪立法會地區直選新界西南的三位候選人,了解他們認為荃灣舊區重建的關鍵是什麼,以及有哪些好的建議?

陳恒鑌表示,政府應重新審視及提高荃灣地區的地積比,以此提升舊區重建的吸引力。(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楊新雨攝)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楊新雨報道:民建聯第六屆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指出,礙於荃灣位於新界,無論怎樣發展成熟,若沒有政策配合地積比只會是5倍,對比港島區的住用地積比率最高為8至10倍、九龍及新九龍最高為7.5倍,重建荃灣舊樓吸引力明顯不足,這是遲遲未能重建的主因。他認為,政府應重新審視及提高荃灣地區的地積比,以此提升舊區重建的吸引力。此外,荃灣人口正在逐步老化,陳恒鑌希望重建可以為區內增加更多無障礙通道,令荃灣可以成為一個完全無障礙的社區,便利市民生活。

陳穎欣表示,重建後的規劃重點,一定不要「天價樓」。(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楊新雨攝)

人稱工聯會「小花」的陳穎欣則指出,香港的土地供應長期短缺,不但未能滿足市民對住屋的龐大需求,亦窒礙不同產業的發展。有鑒於此,她認為政府必須多元開發土地,增建公營房屋,兌現三年上樓的承諾,以此加快荃灣、葵青市區重建及舊區更新工作。她強調,在這些重建更新工作的同時,政府必須妥善安置受影響居民,包括原區安置,減少對居民就業、生活的影響;再者,重建後的規劃重點,一定不要「天價樓」,而是市民可負擔的房屋。

若展開新規劃,劉卓裕希望可以延續荃灣行人天橋的特色。(受訪者供圖)

屬於非建制派的荃灣區議員劉卓裕認為,荃灣舊區重建的難點在於舊樓業權太過分散,為賠償計算方法增加困難,再加上官、商、民三者之間的衝突,希望重建可以早日展開,令市民生活得更加好。若展開新規劃,劉卓裕希望可以延續荃灣行人天橋的特色,區內可從愉景新城擴展至工業大廈,南部則可延伸至海濱,方便市民外出行走。另外,劉卓裕指出,荃灣充滿人文歷史,希望可推動區內創意文化產業發展,未來達至建設荃灣成為「創意城市」的目標。

2021年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新界西南候選人分別為:1號劉卓裕、2號陳恒鑌、3號陳穎欣。

2021年立法會選舉專題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