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讚大灣區似寶藏題材庫,想拍的題材很多。 胡若璋 攝
●于冬(中)和《長津湖》影片主創人員。
●于冬和徐克導演在片場。
●于冬探班林超賢片場。
●影片中一些雪花飄落的細節是以特效完成。
掃碼睇片

《長津湖》在港上映後,票房成績不俗的同時,也在本港掀起多輪熱話——要多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成為不少觀眾的共識。這部影片能讓香港觀眾對不太熟悉的歷史產生「同頻共振」,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于冬在冬日廣州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笑得十分燦爛。

人逢喜事精神爽。影片票房登頂中國影史榜單後,于冬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準,通過《長津湖》這部電影得到了全面檢閱。中國電影產業化的發展也離不開香港電影人的合力塑造。電影《長津湖》95%以上的後期特效鏡頭,幾乎都由香港團隊和公司主導完成。●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長津湖》以57億票房最新登頂中國影史榜首。這一喜訊傳來,于冬正從寒冷陰霾的北方落地暖如春夏的花城廣州。在經歷了密集的會務行程後,他才端着一小杯咖啡正式坐下來接受記者專訪。

「開心,但壓力也緊隨其後。」于冬的語氣有些克制。在他看來,紀錄就是用來打破的。《長津湖》上映以來,憑爆款之姿成為全民熱話。作為製片人,于冬還沒來得及為它開慶功宴,就必須心急火燎地投入到續集《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補充拍攝和後期製作工作中去。

「博納+港導」拍主旋律題材拿手

《長津湖》上映至今,于冬也留有遺憾。比如,未能留給後期特效團隊更充分的時間去精益求精;未能在港澳台海外同步上映。不過,隨着香港上映首周票房破千萬、影片全球超9億美元等票房信息傳來,尤其是不少香港觀眾對於影片產生的「共情」,這些遺憾也稍稍得以彌補。

「通過新聞報道我見到香港市民觀影後的哽咽,以及了解了祖國歷史後的那種心情。」于冬告訴記者,通過視頻圖文看到這種「同頻共振」的真摯情感,讓他和主創人員都心懷感恩——多年的辛苦和堅持是值得的。

拍主旋律商業影片,博納已經是老手。從2013年攜手徐克導演出品《智取威虎山》到今年上映的《長津湖》,博納出品且已上映的9部主旋律電影,均為香港導演執導。面對外界津津樂道的「博納+香港導演+大製作」模式,于冬並不掩飾自己的「驕傲」,但同時他也坦陳:這並非簡單的一個模式,但確實通過這十多年的合作,大家一起做到了創造性的轉換、創新型的表達。而這些經驗和積累在電影《長津湖》得到了集中爆發。

于冬直指,爆發的點在於,很多香港導演跳出了以往香港警匪片、動作片的單一類型,在創作主旋律題材方面,正以一種超越荷里活同類級別戰爭戲的製作標杆,慢慢走出了華語電影的創新發展路徑。于冬頗為自豪地表示,高票房背後影片的坐標意義在於——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準,通過《長津湖》得到全面檢閱。

「如果沒記錯,包括香港、內地在內的86家特效公司參與到了《長津湖》的後期製作。」作為影片的製片人,于冬不無感慨地說,《長津湖》的成功,也是中國電影產業化10多年積累、發展的成果,其中香港導演和電影人的貢獻不容小覷。

95%特效鏡頭由香港團隊主導

目光回到2003年,內地與香港簽署CEPA。也是在這一年開始,80%的香港電影通過博納影業在內地上映。于冬回憶說,和香港電影人一起北上開疆擴土,這樣的合作已經不能用緊密來表達,稱之為合力共生也不為過,這關係未來仍會繼續深化。

在于冬看來,從投資拍攝《十月圍城》、《一代宗師》、《葉問4》、《竊聽風雲系列》等,到2013年開始以主旋律題材創作方面的合作,博納和香港電影人在信任積澱中共同成長和蛻變。

在和徐克、林超賢、劉偉強、陳國興等導演的合作中,他們學習的能力、迅速應對轉型的能力,于冬都深有感觸。猶記得,10年前內地拍大片,即使是和香港的合拍片,很多後期製作都得仰仗澳洲、美國的一些後期公司。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現在,僅《長津湖》這部電影,95%以上的後期製作特效鏡頭幾乎由香港的後期公司和團隊主打完成。

為了向記者科普影片後期特效實力,于冬細數了影片中的諸多場景製作。比如,影片中大量的風雪特效,為了表現極寒天氣中,演員通過哈氣一抖動,雪花飄落這樣的細節,都需要特效去完成。另外,大場面如飛機在航母上起飛的兩分鐘鏡頭,後期花費了差不多十個月的功夫去打磨。

「這種能力我們現在都能做到,還能繼續地精益求精。」于冬笑着說道。《長津湖》上映至今,口碑和票房還在並駕齊驅,于冬也順勢向記者推介,原班人馬的續集《長津湖之水門橋》的戰鬥場景,徐克導演正在加緊補拍,其他的內容也已經在緊張的後期製作中。

珠玉在前,續集上映前,于冬的期望和壓力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