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擔心「B.1.1.529」可能具有更強傳染力和更致命,並會削弱疫苗效力。資料圖片

新冠病毒除透過突變形成更具傳染力的變種毒株,亦可能透過多種毒株基因組交叉互換,以「自然重組」形式產生新毒株。醫學家指出,自然重組可以聚集同一病毒出現的不同突變,也可讓兩種不同的冠狀病毒交換基因,有機會產生新毒株,存在致病性增加的風險。

與病毒複製基因序列時出現「拼寫錯誤」造成突變不同,自然重組更接近於「剪貼錯誤」,即兩個病毒基因組交叉互換後,病毒核糖核酸(RNA)片段一部分被新片段覆蓋,產生出新病毒。常見的流感病毒便經常出現重組,例如人類流感病毒與禽流感病毒基因組接觸交換後,有可能產生全新抗原,從而催生出新型流感,或導致大規模蔓延。

冠狀病毒自然重組情況並不罕見。科學期刊《細胞》今年8月刊登研究,分析去年底至今年初在英國收集約27.9萬個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便發現其中16個有重組跡象,多數發生在「B.1.1.7」(即Alpha變種)與「B.1.177」變種之間。科學家亦曾在美國得州發現Kappa及Delta變種重組形成的毒株,不過只是在小部分人群中傳播,未有大量擴散。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基因流行病學家德蒂格表示,目前相較變種毒株,自然重組病毒對人類的影響相對輕微,不過隨着更多變種毒株出現,病毒重組不排除會產生更具傳染力的新組合。不論追蹤變種毒株還是重組病毒,監測重點仍是迅速進行病毒基因測序,從而保證在出現超級變種時能及時預警。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