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對工聯會建議未來香港鐵路發展引入外來競爭,以打破港鐵壟斷局面,有經濟學者及鐵路專家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均認為此舉未必可行,除有實際運作上困難,他們對能否吸引「過江龍」斥巨資在香港營運鐵路項目存疑。不過,他們都同意現時港鐵的票價調整機制有不足之處,有學者建議設票價穩定基金,也有學者建議以通脹率一半為加價上限,並與港鐵盈利掛鈎,以紓解加價壓力。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為市場引入競爭雖是好事,但營運鐵路需要投放巨額資金,包括興建車廠及購入列車及信號系統等設備,單靠票價收入難以支持營運,加上面對的競爭對手是已在香港營運多年、特區政府是最大股東的港鐵,要取得新鐵路營運權的難度不少,故未必有足夠吸引力吸引鐵路公司投資。但他估計,因有擬建鐵路將與內地連接,估計內地鐵路公司會有較大興趣加入市場。

曾任前九鐵主席的「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對鐵路引入競爭有所保留。他解釋,當年兩鐵合併原因之一,是因仍在籌劃中的沙中綫走線涉及港鐵及九鐵兩間公司,若由兩公司共同營運,車費等方面將難以協調,由一間公司營運就沒此問題。未來若有新公司加入市場,需與現有鐵路接駁,兩公司若無法協調票價,市民就會搭貴車,引起不滿。再加上鐵路交由新公司營運,需確保其有足夠能力及財力「企得穩」,否則留下一個爛攤子,社會需付出更多。對港鐵現行票價調整機制,兩人均同意有改善空間。莊太量指出,現時的票價調整因素主要基於通脹及工資,如兩方面數據均上升,加價是該方程式必然的結果,而港鐵每年所得的巨額盈利卻未納入票價調整機制內,故建議效法現時的電力公司,設票價穩定基金,將港鐵一定百分比的盈利注入,當有需要加價,就利用這筆儲備紓緩車費加幅,以減輕市民負擔。

田北辰指出,目前港鐵票價機制所得出的票價升幅,達到通脹率九成,建議機制以通脹率的一半為加價上限,並與盈利掛鈎,若盈利超過某指定數值便不可加價。他認為,此舉對公司及市民均較公平,相信市民會接受,並認為巴士和小巴也應統一採用此機制,毋須如現時般逐一交由行會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