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李昌鴻) 大宗商品漲價、內地拉閘限電、國際物流運費高企等因素疊加困擾着出口企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執行副院長張博輝認為,當前大宗商品上漲,其中一個原因是通脹預期推動。大量資金在市場中空轉,勢必造成過度投機。當前最大的問題是,輸入性通脹造成內地上游市場原材料價格普漲,鋼鐵、煤炭、能源等這些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資源受到價格推動,造成了中下游企業經營壓力升高,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大宗商品的高價格對實體經濟的巨大傷害。

從更長期角度看,上游資源價格暴漲,最終會傳遞給中下游產業的各個鏈條,進一步推升已近在高位運行的PPI和CPI。增加貨幣政策制定和貨幣工具的運用難度,給資本市場預期帶來長期不確定性,導致金融市場波動的風險增大。

專家:國家需給予幫助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也指,現在很多出口企業的利潤都相對比較薄弱,大宗商品上漲,再加上海運價格的飆升,對出口企業的成本上升影響非常明顯。他認為,國家對出口企業要給予一定的重視,要對出口企業給予更多的幫助、關心和扶持,對一些波動比較大的商品,國家也可以動用一些儲備來平抑價格,打擊市場投機,令波動幅度降下來。對於因限電對出口企業的困擾,國家可以採取多方措施減輕出口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