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些學科類補課、周末假期補課的禁令外,對教育機構最為致命的打擊,非雙減政策中的「嚴禁資本化運作」莫屬。有教育機構創業人士在被切斷資本支撐時,面臨的債台高築、傾家蕩產的結果。

網絡上早前流出一份某教育機構的閉店信,信裏稱一兩年來因開設教育機構虧損超過600萬元(人民幣,下同),除去個人拿出的家庭投資外,還欠銀行125萬元。信中還提到,「每個月工資成本30萬元左右,房租成本約12萬元,算上其他,一個月固定成本大概50萬元。如果外加有退費等意外情況發生,收入遠遠不夠支出!」

獲客成本高企

此外,獲客成本亦是令教育機構頭疼的一項。早在2019年,在線青少兒英語培訓機構VIPKID創始人兼CEO米雯娟就曾回應過獲客成本的傳聞,當時有消息稱VIPKID每個獲客成本高達8,000至10,000元。對此她表示,8,000至10,000元的單個獲客成本是短期和個別現象,比如一些測試渠道、營銷宣傳上加大投入等因素。截至2019年12月,VIPKID的單個獲客成本平均為4,000元。

失去資本入場後,教育機構將何去何從?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面對「雙減」政策重壓,特別是資本不能進教育行業後,一些相關的機構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有的已經走到了生死關頭。在此背景下,教育培訓行業未來發展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其發展趨勢難言樂觀。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指出,資本不能進入後,影響最大的是服務對象為學齡兒童的教育機構,但如果面對的原本就是成年人,那麼這種壓力並不太大。

江瀚還指出,管理層的整體趨勢調控料將是一如既往始終的過程,即使有人不太相信會持續調控,但預測調控會保持一個長期化常態化的過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要抱有什麼僥倖心理。

宋清輝持同樣觀點,認為從嚴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是大勢所趨,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規範,監管措施力度前所未有,改革的堅定決心可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