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俊賢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C-Polar空氣過濾器產品亦銷往美國。 C-Polar供圖
● 熊家文(右三)在順德新能源汽車小鎮創業基地。 受訪者供圖
● 陳卓謙(右二)與家人。 受訪者供圖
● 陳卓謙今年開始在太陽能光伏領域創業。 受訪者供圖

北上「先行者」分享經驗 冀港青把握時代脈搏

粵港澳大灣區不單是打工仔努力耕耘的田地,更是創業者掘金的熱土。灣區創業項目多如繁星,上至前沿科技,下至市井生活,無數潛在的風口獨角獸等待探索家們發掘。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專訪三名在大灣區不同領域創業的港人分享成功經驗,從他們的創業故事,不難發現大灣區內地城市各有優勢,他們細心分析灣區各城市的強項及短板,最終選定一個適合自己創業的樂土落戶。天時地利,也需要一顆敢於走出舒適圈的決心,他們給予後來者誠懇忠告,希望更多港人敢於把握時代脈搏,在灣區開創一番事業。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研發口罩新濾材 落戶灣區創業園

由本港團隊研發的 「C-POLAR」生物駐極體過濾技術,可用於生產口罩和空氣過濾網,能在5分鐘內截殺99.9%的細菌和病毒,包括新冠變種病毒,而且相關口罩使用數天不清洗,效果依舊,該技術一經發明,就引起多方關注,在創科競賽中屢獲獎項,C-POLAR團隊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透露,公司已與國糧供應鏈(深圳)有限公司和中新集團兩間中資企業展開合作,並準備在廣州增城和深圳前海兩個大灣區創業園區落戶,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

去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伊始,全球熔噴布缺乏,導致口罩供應短缺,當時C-POLAR團隊的兩位創始人柯俊賢和龔劍亮開始投入濾材研發工作,希望開發一種較傳統熔噴布更有效的過濾物料。經過反覆研究,二人發現C-POLAR生物駐極體過濾技術,毋須外部能源,僅依靠C-POLAR聚合物的極性電荷吸附作用,即可達到殺滅病毒效果。

柯俊賢解釋,傳統過濾材料利用靜電荷吸附空氣污染物,在首次受到病毒衝擊時效果較好,當病毒停留在物料表面,隨時間延長,病毒仍會滲透介質。

「C-POLAR」則是一種帶正電荷的聚合物,應用於水刺無紡布表面後,可形成一層高密度、平坦、均勻、均質且帶強正電荷的塗層,使水刺無紡布纖維表面電荷增強為強極性正電荷,使用3天至10天仍效果不減。遇到新冠病毒時,病毒表面的E蛋白帶有負電荷,C-POLAR產生的極性正電荷將吸附E蛋白,新冠病毒在吸附過程中被撕裂殺滅。

在C-POLAR研發階段,柯俊賢仍有全職工作,他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從事製造業超過十年;龔劍亮則是理工大學紡織學院應用生物與化學科技學系的博士後,在材料領域頗有學術成就。柯俊賢指,工程師經驗有助將項目從科研快速轉向應用,走向市場化。

看好增城前海 擬應用汽車冷氣

手握技術,團隊冀能開拓全國市場。柯俊賢認為,本港創科團隊如要進軍灣區內地城市甚至整個內地市場,最重要的一點是找到內地的合作夥伴,因為港人未必熟悉內地相關法律,文化上亦存在差異。他透露,今年下半年團隊有意在廣州增城和深圳前海分別設立內地分公司,其中落戶增城的計劃已在洽談中,最快本月入駐,估計將有約6名員工,前海辦公室則預計年底成立。

至於選擇兩地落戶的原因,柯俊賢表示,內地合作團隊曾考察大灣區內多個不同創科園區,發現增城園區有汽車工業基礎,附近還有富士康基地,C-POLAR濾材在汽車冷氣系統上可發揮重要功能,便於產品推廣。前海則是創科融資領域重鎮,匯集多個大灣區創投機構,方便日後洽談有關業務。此外,C-POLAR還打算在海南省開展業務,他指,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海南將重點發展醫療健康行業,政府態度亦較其他省份更進取。

港漂返順德創業 政策優惠助成長

熊家文是一名有15年金融相關工作經驗的港漂,育有兩名子女,丈夫也是港漂同行。兩人在港工作順遂,亦放眼大灣區機遇。今年初她決定返回家鄉廣東省順德創業,並在短短三個多月就發展到一定的業務規模。

熊家文創立的「頭頭是道」初企,是一間集獵頭、企業培訓、品牌塑造和財經公關於一體的綜合類諮詢公司,今年3月初正式取得執照,至暑期已接到15個客戶,範圍從順德本地企業到老牌北方國企,還有海外企業,公司僱有5名全職員工及5名兼職員工,還有多名自僱合作者提供服務,公司立足灣區,輻射全國,採用輕資產、重人才和用戶體驗的經營模式。

談及創業歷程,熊家文思路清晰、言談自信,讓人不敢相信這是她首次創業。她形容,這次創業是「發現了一片藍海」,意指一塊未過度開發的市場。「順德本地的製造業實力有目共睹,有很多知名的產業和企業,並適逢產業升級的機遇,所以在業務轉型和吸引人才上,都有很大需求。」她感恩以往的合作夥伴、同學及朋友,他們陸續介紹海內外其他有相關需求的客戶和業務。

對於創業初衷,熊家文指,有個人生活和職場規劃兩方面原因,屬於水到渠成。生活上,香港早前疫情持續嚴峻,她的兩名就讀幼稚園的子女均在家上網課,為照顧上增添不少壓力,返回老家順德,父母剛好可以提供幫助,丈夫對她的決定也非常支持。

港青落戶可獲一站式支援

職場上,熊家文有過往履歷積累的人脈和資源,正值開拓新領域的進取期。同時順德港澳城亦於去年出台了扶助創業的試行辦法,港澳青年落戶創業可以獲得企業註冊、創業諮詢、補貼申請等一站式服務支援,辦公室場地最長可免租半年,其後一年半還可繼續享受租金補貼。

幾次實地考察後,她下決心邁出創業步伐。過程中,熊家文尤其滿意順德區政府的快捷效率,營業執照從申請到成功辦理僅需約10天,而她遞交申請約四周,便入駐了順德新能源汽車小鎮創業基地。

在順德努力經營的同時,熊家文亦沒有忘記給予她成長和機會的香港,她在香港也開設分公司,協助香港金融機構拓展其他市場等,待恢復全面通關後,會平衡兩地的工作。「我認為大灣區是整體協同發展,不是單純靠一個地方、一個市場,城市之間是優勢互補的關係,風險也需要分散,香港在金融業有不可取代性,融入灣區會有更多的機遇與發展。」

北上廿載港人:灣區讓我多個家

現年42歲的陳卓謙,祖籍廣東省順德,在香港出世,除父親在順德經商外,母親和其他兄弟均長期在港。廿多年前,他憑一份家鄉情懷選擇回鄉生活,並成家立業,在順德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融入灣區,並沒有消解我作為港人的身份,反而給我多一個家。」

陳卓謙早年在順德從事過貿易、運輸、食品等行業,近年開始創業,目前集中於電池外貿和太陽能光伏兩項業務。其中電池外貿公司,已平穩經營數年,每年營業額上千萬元,而且未因疫情受到太大影響;太陽能光伏業務則開展不到一年,該公司為順德以至灣區一帶的工廠安裝太陽能系統,為工廠供應一部分電力,推廣清潔能源,同時響應國家減碳號召。

對於想要進軍灣區的後輩創業者,陳卓謙建議,如果從事外貿行業,可以先從產業鏈後端的設計、銷售做起,規避比較困難的工廠管理環節,待累積一定經驗後再開廠作業。「工廠裏有時候存在老鄉介紹情況,來自同一省份的人會互相抱團,港人初期未必適應這種管理文化。」

工作之外,陳卓謙亦熱心於履行社會責任,任職順德區內地港人聯誼會常務副主席,經常組織順德港人的聯誼活動。「我們會員都是一些在順德居住一段時間的香港人,之前好像一盤散沙,各自精彩,組織起來後,大家互相幫助,交流不同領域的信息。我希望通關後,可以帶多啲年輕港人到順德睇睇,讓佢哋更了解灣區(內地城市)、了解祖國。」

他特別提到順德區政府的組織協調工作,早前中央宣布在內地港人可免費接種疫苗,他與家人都及時獲安排接種。此外,他還曾向區政府反映,港人子女在內地難以就讀公立學校、購房貸款困難等問題,政府亦回應指正在收集有關意見。

陳卓謙的兩名子女目前都在廣州讀書,未來考慮在內地繼續升學,並希望以他們的親身經歷,鼓勵更多港青北上融入灣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