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佳良(左)指,逾40%受訪者甚至因情緒問題長期需要看醫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疫情影響下,基層婦女生活百上加斤。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聯同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昨日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綜援婦女在疫情影響下焦慮情緒指數遠超整體市民。研究指出,疫情下婦女工作機會減少,部分更陷於失業或停工,卻又要照顧停課子女,收入下降之餘,更因購置抗疫物資、網絡學習物資等而家中各項開支增加,逾50%受訪者患有情緒病。

是次研究於早前成功訪問了290名綜援婦女,發現疫情期間任職散工或兼職的婦女比例出現明顯下降,分別由14.1%跌至9%,及由12.1%跌至5.5%。另外,綜援計劃下最高豁免計算入息的限額由每月2,500元增至4,000元,受惠者每月外出工作的首800元不需扣減增至首1,200元不需扣減。但調查發現,即使增加豁免額,疫情下無工作或要停工照顧停課的子女的基層婦女仍明顯增多,由73.9%增至85.6%。

「曾想過打死小朋友再報警」

邵女士於去年10月已確診抑鬱症,疫情之下病情加重。她育有兩名分別10歲和16歲的子女,女兒成績不好,埋怨媽媽無法支付補習費用,同時要求增添零用錢以應付出外用餐需求。邵女士不單要負擔疫情下沉重的家庭開支,更要操心子女學業生活,抑鬱症狀不斷加重。她昨日於記者會上痛心道:「曾經想過打死小朋友再報警。」

另一名領取綜援的鄧女士同樣育有兩名子女,她指孩子聰明,之前還曾在朗誦、奧數比賽中獲獎。但疫情導致生活負擔過重,日常食物、水電已經難以為繼,只能減除孩子的教育支出,甚至連幾百元比賽參加費都難以負擔,不得不忍痛放棄。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崔佳良教授指出,調查發現60%受訪者屬單親家庭、逾半數居於劏房。部分媽媽本身有打散工及兼職,但因疫情失去收入,家中食物開支、水電煤費、子女補習費、網上學習費增加,她們只能節衣縮食,減少子女學習的開支,有些甚至不得不借錢過生活,「綜援婦女焦慮數據顯著加重,逾40%受訪者甚至因情緒問題長期需要看醫生。」

社協促政府改善綜援政策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社協會要求政府盡快改善綜援政策;提升綜援標準金,或增設有時限性的特別津貼;提供有需要家庭的子女學業和照顧支援,紓緩照顧者的精神壓力;以及進一步改革綜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