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溫上升會加強大氣盛載水汽的能力,大雨出現機率隨之增加。 資料圖片

今次的疫情令到人類活動大受影響,2020年全球的碳排放亦曾經短暫減少,但氣候變化整體形勢有否紓緩呢?為遏止全球暖化趨勢而通過的《巴黎協定》,目標是把全球本世紀末的升溫,控制在較工業化前水平上升2℃之內,並盡可能將溫度升幅限制在1.5℃內,我們距離這個目標,到底相差多遠呢?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20年的全球平均溫度已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2℃,成為全球最暖三個年份之一。而香港2019年和2020年亦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兩年,2020年本港的酷熱日數與熱夜數目都打破紀錄,北半球在2020年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夏季,同年6月西伯利亞的平均溫度較正常高出超過5℃。

全球升溫,格陵蘭及南極洲的冰蓋融化速度較1990年代快了6倍,在2003年至2019年期間,這兩處的冰蓋平均每年流失3,180億噸冰。陸地冰雪融化加上海水受熱膨脹,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20世紀的上升速度是過去三千年來最快,並且正在加快,而香港海平面就每十年平均上升31毫米,數據分析顯示,高水位事件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氣溫上升亦加強了大氣盛載水汽的能力,大雨出現機率隨之增加,2020年極端降雨就引致亞洲多個地區嚴重水浸。香港方面,以往的一小時雨量紀錄要幾十年才打破一次,但幾十年卻是經常創出新紀錄。

此外,氣候變化帶來的其他極端天氣,包括乾旱及高溫,近年亦加劇了美國、澳洲、巴西、西伯利亞等地的山火災害。

說到全球變暖的主要元兇二氧化碳,濃度已經超過410ppm,比工業化前水平高約50%,而根據聯合國的2020年碳排放差距,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連續三年刷新紀錄,若果要達到《巴黎協定》的2℃目標,各國承諾的減排力度就必須增加3倍,假如要去到1.5℃目標,減排力度就更必須增加5倍以上。

氣候變化沒有因為疫情而停止,氣候警鐘已敲響,我們要立即行動,刻不容緩。

●香港天文台(本欄以天文台的網上氣象節目《氣象冷知識》向讀者簡介有趣的天氣現象。詳請可瀏覽天文台YouTube專頁:https://www.youtube.com/user/hkwea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