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蘋果日報》壽終正寢,走完了26年反中亂港之路。《蘋果日報》不但是反對派的宣傳喉舌,更是反中亂港陣營以及外國勢力干預港事、在香港煽風點火的政治工具,黎智英從不諱言自己是為美國而戰,《蘋果日報》有了今日的結局,既是咎由自取,也是甘當反華勢力馬前卒的必然結局。對於《蘋果日報》的倒閉,外國勢力自然是急怒攻心,連餘下的遮醜布都不顧,紛紛走出來為《蘋果日報》肉麻吹捧,到處「招魂」。

「末代港督」、過氣政客彭定康也走出來說三道四,指事件反映北京對香港象徵的價值感到恐懼。他又提到自己做港督的時候,「我們(港英)也有北京支持的報紙,《大公報》和《文匯報》。它們出版謊言、誣捏政府,但我們沒嘗試關閉它們,它們現在仍在運作。這就是生活於自由社會。」彭定康所言完全是扭曲事實,更是無恥地美化港英。

港英何來新聞自由

報章有自身的立場不足為奇,全世界的報章都有立場,但卻不能做假新聞、逾越法律界線,不能為了政治目的而罔顧傳媒操守。《大公報》、《文匯報》是歷史悠久的愛國報章,愛國立場一以貫之,自然是不見容於港英,但《大公報》、《文匯報》從來沒有做過假新聞,沒有如《蘋果日報》般為了譁眾取寵,可以自導自演「陳健康事件」,可以肆無忌憚地造謠抹黑中央、特區政府以至建制派,不會煽動市民參與違法行動,更不會勾連外國勢力制裁香港。以《蘋果日報》與兩報比較本身已是不倫不類,賣國報章豈能與愛國報章相提並論?

至於彭定康沒有取締《大公報》、《文匯報》,一是沒有把柄,沒有藉口;二是不敢輕舉妄動,怕招致中方的反制,這與彭定康的所謂「包容」根本風馬牛不相及。恰恰相反,在「六七事件」期間,港英在1967年7月大力打擊愛國團體和組織,至少三份當年的愛國報章被查封,包括《新午報》、《田豐日報》和《香港夜報》,而被捕的編輯亦至少有五名。港英政府的查封行動於法無據,於理不合,但港英依然執意為之,何來什麼新聞自由?

相反,現在《蘋果日報》是因為有公司高層被捕,加上其子公司被凍結戶口,《蘋果日報》自稱沒有資金而要停刊,並非是政府查封。至於有關人士及機構觸犯香港國安法,也是有證有據,一切依法依規,彭定康胡亂批評之時,請先照照鏡子,看看港英以往的惡行醜行。

為了《蘋果》顛倒事實

彭定康抹黑《大公報》、《文匯報》,其實也不過是為《蘋果日報》撐腰「招魂」而已。《蘋果日報》這份反中亂港報章的出現,本來就是得到彭定康的扶植,是港英撤退時埋下的其中一枚炸彈。一個例子是報章成立,最重要是取得政府的刊憲權,可以刊登招股通告、賣樓廣告,這關係到報章收入。然而,以財經報章作主打的《經濟日報》,在1988年成立,卻一直未能取得刊憲權,但《蘋果日報》創刊時已獲時任港督彭定康批出刊憲權。更不要說《大公報》、《文匯報》多年來都沒有相關地位,由此可見彭定康是有意做大《蘋果日報》,給予其各種方便,當中也包括一些政治「放風」,讓《蘋果日報》可以迅速壯大,成為港英撤退後留下的反中亂港輿論大台。

彭定康以及外國勢力一手扶植《蘋果日報》,黎智英更一直得到英美高官的青睞,正說明《蘋果》的「特殊身份」。這樣一份報章走到盡頭,也難怪令彭定康「深深感到失落」,甚至顛三倒四地抹黑《大公報》、《文匯報》,以此為《蘋果日報》「鳴冤」。不過,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賣國、叛國的報章注定要走入歷史的垃圾桶,《蘋果日報》已經走完其不堪的歷史,任何人也招不了魂,任何媒體繼續走反中反特區路線,《蘋果日報》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