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2035年人均GDP目標是達到2萬美元。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在2021財新夏季峰會上表示,2019年中國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世界銀行2020年7月確定的高收入國家最新標準為人均GDP 12,535美元,中國還有約2,000美元差距。「十四五」期間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需保持年均5%左右的增長。

「即使『十四五』跨過高收入國家門檻,中國仍然是最大發展中國家。」朱光耀強調,「十四五」規劃還應與2035遠景目標相銜接,後者的一個重要目標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意味着,到2035年中國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為此,人均GDP增長需保持3.7%左右的水平。

中國經濟佔比明顯上升

朱光耀認為,「十四五」期間,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面臨着新的挑戰,複雜性和嚴峻性增加。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成為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經濟正增長的國家,2020年同比增長2.3%;而全球經濟下降3.3%;美國經濟下降3.5%。受此影響,中國佔全球經濟總規模的比重上升1個百分點至17.3%。「雖然美國佔全球經濟的比重未明顯下降,但中國經濟相對美國經濟的比例從2019年的67%上升至2020年的71%,兩者差距有相當幅度的縮小,美國的焦慮確實在增加」。

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朱光耀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十四五」期間要堅決按照中央確定的穩中求進的工作總方針,首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保持一定經濟速度,還要處理增長和減排的問題、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關係。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同一場合表示,「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間裏,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將進入一個由技術推動的增長周期。AI技術、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三個方面的新技術應用突破,會帶給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比較長期的經濟擴張。為了實現技術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中國要逐步提高對基礎科技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