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王會悟兩夫婦在鏡頭下亦是無限生動的角色人物。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主旋律電影獲得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在導演黃建新看來,所謂的主旋律影片,不如說是展現了主流價值觀的影片。

「九十年代中國電影的那個低潮,低到了哪個程度你們都不可想像,55萬的就業人數,一年全國的票房不到9個億……」回想起當年的場景,黃建新依舊唏噓不已,無奈道:「一部美國的《真實謊言》就把中國電影掃光了。」也正是在那個時期,黃建新意識到,中國電影市場缺少那種展現主流價值觀的大電影。「美國電影全是這樣,民族絕大多數人崇尚的,正義戰勝邪惡的,其實就是價值觀的體現。」

作為電影人,黃建新一點也不反對文藝片對生活深度的揭示,「電影本來就具有夢的屬性」,可當看到中國電影有一點要危亡的時候,他覺得電影產業要維持正常的工業化運轉,必須遵從一些原則,即服從一個國家的主流價值觀。

在黃建新看來,主流價值觀是多樣性的,分很多類型。「《我和我的祖國》是主流呀,那種有缺點的普通人,但是身上藏着偉大的愛國力量。愛情片也可以是主流啊,講真愛,那種人類最渴望的單純的心境,最美好的心境……」

包括這次的《1921》,除展現了國家根本的精神力量外,也展現了例如新時代女性思想的內容。「有一場戲是寫毛澤東到了上海,李達請他吃飯,一路上沒吃上湖南菜的毛澤東以為同是湖南人,李達下廚會多放點辣,沒成想他沒放辣椒。毛澤東看了說怎麼一個辣菜都沒有,李達就虛榮心上來推到王會悟身上,說是太太不吃辣。結果王會悟是新時代女性,不怕談個人觀點,不吃那一套,就直接說『我吃辣』,李達就有點尷尬,其實他是胃壞了。」

「五千年的歷史,有無數個故事,有巨大的挖掘的可能性,能夠留下來的,都是有價值的。」黃建新表示,那些能夠體現民族主流價值觀和主流文化傾向的影片,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從未缺乏過市場,也不會過時。因為它可以延伸到銀幕之外,與觀眾產生互動,牢牢抓住人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