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曾舉辦工作坊,教導學生動手做模型,學習航天知識。香港航天學會供圖
●學會為學生舉辦講座,介紹國家的航天發展。 香港航天學會供圖

港僅理大科大辦相關課程 學者倡中學加強推廣

「嫦娥五號」去年底成功完成國家首次月球採樣任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上月順利「落火」,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亦於上周四(本月17日)發射升空,並成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3名太空人先後進入核心艙,標誌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太空站。凡此種種均已證明國家航天工程取得了巨大進展,開拓了人類探索無盡太空的更多可能性,部分國家航天項目更有本港大學研究團隊的付出(見表),也燃點起年輕人投身航天科技事業的希望。不過,本港有提供航空航天知識培訓的院校只有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有學者及升學顧問表示,若要培養更多有志於航天事業的年輕人才,要從中學層面起加強推動宣傳及營造社會氛圍。●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上周四當天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曾表示,「一定會讓香港的航天員參與到載人航天活動中來」,「我們已經做好在香港選拔航天員的技術準備」,「如果是科學家或工程技術人員,又具有飛機駕駛資格,那將更有優勢。」

理大航空學位 2869人爭56位

若港生有志加入國家航天事業,就要先裝備自己。其中有份參與「嫦娥五號」及「天問一號」項目的理大,開辦了四年制的航空工程學(榮譽)工學士學位,課程內容包括學習飛機及航空系統、在理論及實踐層面學習處理航空業問題等。據大學聯招辦法(JUPAS)數據顯示,以Band A至Band E合計,去年有2,869名文憑試考生爭56個學位,競爭激烈。

至於科大,學生考進工學院後,可在完成首兩三個學期後才選擇航空航天工程學為主修,課程專注綠色航空和新型飛行器,學生需接觸空氣動力學、飛行器結構、飛行器動力學及控制、航空航天推進、材料、氣動彈性等多個範疇。JUPAS數據顯示,去年有4,778人爭524個工程學學額。

此外,科大亦開設了理學碩士(航空工程) 課程,以提供更深入的學科培訓。

理大講座教授(精密工程)容啟亮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高科技產品設計、精密工商業儀器設計等均會受到航空科技影響;年輕人學習航天相關知識,對從事航天航空、高科技產業等均有幫助。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對於航天範疇的關注,他認為可以從中學階段起推動;若學界對此有需求,大學便有機會多開辦此類課程,培養更多科研人才。

若多放資源 有望育「港產」航天員

國家由第三批航天員開始,已經從航空航天工程技術人員選拔航天飛行工程師,從科學家和科研人員中選拔載荷專家,意味港人亦有機會「征空」,容啟亮雀躍道:「以前發夢都無想到香港可以有年輕人做航天員!」他笑言,年輕人需要身體好、能適應無重狀態、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等以應付複雜的研究工作,「相信只要多投放資源,未來香港也有機會培養出航天員!」

港校參與研發 升港生航天興趣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表示,新聞不時見到國家在太空科技的發展,港校亦有參與研發項目,相信能提升港生對航天科技的興趣;他留意到現時本港的航天航空科技課程主要由理大提供,科大亦提供小部分學額,可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讓有志於參與國家級項目的學生多一個選擇。

惟他直言,參與國家級項目機會難求,這類科目畢業生找相關工作難度較高;雖然現有學額已可滿足學生需求,但社會有空間舉辦更多推廣宣傳活動,在院校、社會營造氣氛,培養學生興趣,甚或可鼓勵他們在內地報考有關的研究生課程,好好裝備自己,貢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