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早年看過部美國電影《唱出我天地》(Boychoir),由德斯汀荷夫曼擔綱一角,講述一位少年人如何克服種種困難,成為合唱團的主音。我感覺故事最失敗的情節,也是美國電影慣常用的手法,就是原本是主音的同學仔竟以卑劣的手段想擊敗他,最終當然是惡有惡報。有影評就指此為「小朋友的宮心計」。還有美國電影《小男孩》(Little Boy),主角也飽受強者欺凌。大家有否留意,美國勵志電影慣常講述主角如何奮力上進之餘,原本較他優勝的身邊人,總以污衊的方式試圖擊退他。少會描述競爭雙方努力比拚公平競賽,請深思,這是民族性嗎?

事實上歐洲民族從童話開始便常說到心術不正和嫉妒心,諸如美國卡通常改編的《格林童話》,大家耳熟能詳的《白雪公主》,邪惡的繼母因不忿魔鏡認為公主比她漂亮,而以毒蘋果害她;《玻璃鞋》的Cinderella也受繼母和她兩女兒嫉忌,鎖着她阻止她前往王子的舞會。諸如此類的歐美故事多不勝數。

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日本,他們成就頗高的卡通故事也充斥着欺侮與不公平競爭。令人害怕的是這類思維方式從小便印烙在歐美和東瀛兒童的心靈裏。

從最近以美國為首舉行的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議,這些國內問題千瘡百孔、疫情嚴峻的國家,相聚不謀求合作解決,竟將用以商討如何對抗中國的崛起,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報中,所說的共同關注,竟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好一個繼母的毒蘋果!幾天的會議讓我看到的是這些國家都對中國近年的強大「怕得要命」!

可悲的是,他們所懼怕的是從不對外侵略的中國,而他們自己全都是滿手血跡斑斑屠殺外族的一群。他們就是自己童話故事和電影裏的欺凌者!尤其是美國,在校內慣常考取第一名者,遇到成績追上來的同學理應更勤力讀書不被超越,還是使橫手不讓對方進步?他們似乎忘了自己的童話結局總是:善有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