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書蘭在孫中山紀念館做專題演講! 作者供圖

廖書蘭

今年是辛亥革命成功110周年,全世界的華人理應隆重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但在長達一年半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籠罩下,海內外都沒有大規模舉辦活動。香港孫中山紀念館邀請筆者,安排已於6月12日舉辦專題講座「香港與廣州首次起義——由小說《黨人碑》說起」。

有朋友說,失敗的起義沒有什麼好研究,要研究應該研究成功的!是的,他說的沒錯!但我對失敗的事、被忽略的歷史、被遺忘的人,都賦予極大的同情及有熱誠想研究其前因後果。自1895年10月26日廣州首次起義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歷經11次起義,足足16年。

第一次乙未廣州首義與每一次起義同樣重要,因為沒有第一次,何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第11次的最後成功呢?沒有第一聲號角吹響,吹醒清末老百姓的民智,沒有第一鏟泥巴,埋葬中國3,000年的封建制度,就沒有接下來的浩浩蕩蕩的10次起義;直到最後第11次武昌起義的成功,推翻滿清封建制度,締造民主共和國家。

乙未九月初九廣州首義,還有兩層意義:第一是,孫中山先生唯一的一次他親自策劃、親自指揮、親自領導。第二是,無論時間、人物、地點都跟香港有很大的關係,甚至最後的失敗主因都與香港有關係。雖然結果失敗了,但啟發意義很大。

在整個辛亥革命11次起義當中,有3次發生的地點都在廣州。可知廣州在辛亥革命成功的進程中,多麼重要!廣州之所以重要,因與鄰近香港有關。孫先生說:「外人能在數十年間在此荒島成此偉績。」荒島指哪裏呢?就是香港。他在1923年2月20日在香港大學陸佑堂演講,清楚地說,他的革命思想完全得之於香港。

孫中山13歲跟母親到檀香山,離開翠亨村,經香港坐輪船。「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他從香山到檀香山,經過澳門、香港,及後到香港求學,往返廣州、澳門之間。自廣州首義失敗後,流亡海外,足跡遍及日本、美國、英國,他的國際視野使他看到西方科技進步,船堅炮利,反思自己的中國是文明古國,卻受西方國家欺壓,風雨飄搖,激發起他的革命思想,古老的中國要改革。

香港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愛中華民族的城市之一。雖然被英國殖民統治155年,但清楚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筆者大膽地說,如果沒有香港這座城市,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如果沒有香港人的參與,也不可能成就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可以說,真正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是我們香港人。過去香港受殖民統治時代,被公認是最愛祖國的城市,而今已回歸祖國懷抱24年了,我們更應該為祖國的富強、民族的復興,繼續貢獻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