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任芳頡、凱雷)「君家有貽訓,清白遺子孫。」良好家風不僅是自古文人志士堅守的美德,如今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2021年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周恩來侄孫周戎向記者講述總理家風的故事。

周恩來侄孫周戎接受記者採訪。記者任芳頡 攝

周戎稱,周總理對家人的要求主要有兩點: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國家利益出發;不能因為是總理家人就去搞任何特殊化。

周戎的父親周秉鈞(周恩來侄子)高中畢業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當時國家為保證農村勞動力決定從城市徵兵。周恩來總理以身作則,動員當時本來要報考大學的他響應國家號召當兵去。周戎回憶道:「後來我父親去部隊當了兵。在回北京開會學習的間隙去西花廳探望周恩來和鄧穎超。正值午飯時間,總理對我父親說:『既然當了飛行員,就不要在家裏吃了,回到部隊去吃飛行灶,才能保障飛行員的營養。』」

作為周恩來總理的後人,周戎的父母總是教導他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我們都是普通老百姓,不要自以為是,我們頭上沒有光環圍繞,身後沒有翅膀相伴,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沒有捷徑可行,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

「我一直履行着長輩對我的教誨。看到百姓這麼愛戴周總理,作為總理後人我感覺很自豪,同時也時刻提醒我不能在這種光環下沾沾自喜,要從各個方面對自己加以約束,不能給總理丟臉。」周戎說。

周總理與香港的不解情緣

周戎講述道:周總理與香港淵源頗深,1927年南昌起義後,為躲避國民黨的圍剿,周總理與部隊一路南下,最後是到香港養的傷。60年代周總理提出「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針,將香港作為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窗口,指出要盡量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在得知港人面臨缺水之苦,他拍板決定「東江之水越山來」工程,解決了香港長期以來的飲用水短缺問題。70年代的「三趟快車」幫助香港人解決了食品供應問題。

多年來,周戎多次赴港交流。周戎認為,大多數港人是熱愛祖國的,只有少部分的人對政府比較極端。「我覺得他們是受人蠱惑,頭腦不清楚,思想覺悟不堅定造成的。當代青年理應去學習、了解、崇尚那些為黨為國獻身的英雄烈士的思想和事跡,只有明白了這些英雄烈士當時為了什麼目標而犧牲自我,現在的青年人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我想對香港青少年說:我們都是中國公民,以後祖國和香港的發展,是要靠你們的。現在努力的學習,多參加愛國主義活動,真正的去了解現在的和平、繁榮、穩定來之不易的意義。心中要有信念,這樣才不會被外界的因素去干擾。」周戎表示。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