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珠

小時候,我爸爸給我閱讀偉人的故事,有科學家愛迪生、音樂家貝多芬、總統林肯、護士南丁格爾等,也當然有讀過中國偉人的故事,如詹天佑、祖沖之。

在歷史文明的璀璨長河裏,中國有很多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他們的故事和貢獻,是啟迪青少年人生的真實而立體之故事,一定要讓我們的孩子好好認識,我慶幸我有這樣有識見及眼光之好爸爸!使我們姐弟各人都可打好健康成長的文化底色!今年初我所屬團體,便策劃及推動小學生閱讀中國歷史人物的故事,並書寫他們的感受和啓悟。

與我們同處一個時代的偉人,大家更要趁有機會閱讀和認曉,不要等到他們離去的時候,才去崇拜他們。上個月22日那一天,長沙傳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接着在內地友人手機群,看到鋪天蓋地的紀念消息,萬人萬花為送別水稻之父。

我姐向我感嘆:不知道這麼一位對人民米糧有重大貢獻的偉人,香港小朋友可曾閱讀過他的故事?如沒有,又無人牽頭推介,實在太可惜了!我聽姐一說,頓生想法,立即行動給我的親友小孩們,訂了幾本適合親子閱讀的繪本,最重要是包括了徐魯著、譚立群繪的《最愛做的事》(見圖),唐靖 、韓青甯著,于洪燕繪 的《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等,精彩曲折的故事,帶給小讀者驚奇與感動,尤其是徐魯此書屬中國科學家故事系列,此套書得權威的科學審定,作家、繪畫、科學家團隊的通力合作而成,十冊書講述十位近代科學家艱辛、努力探索的動人歷程;但願藉這些科普繪本,城市孩子開拓視野,認識我國科技發展,背後有默默貢獻的人,認曉袁爺爺這位堅毅而執着的種稻人,並有志為做好中國科學作長大的志願。

小朋友讀了袁爺爺的生平事跡,當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道理。據報內地有學校老師倡議學生光盤行動,及於午餐節約糧食,減少浪費,學會珍惜米飯,此為關懷社會的一種行動,更是對袁爺爺最好的報答呢。

袁隆平曾說,他是從母親那裏,知道了創耕耘、植五穀的神農氏。父母家庭教育培養了他熱愛讀書的習慣 ;我也是得父親的熏陶,喜愛閱讀,向偉人學習;在迎來父親節之際,我們吃飯不忘袁爺爺,閱讀要思傳父志,我們這一代,會否有傳父志之心,何以報父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