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人與人之間要求標準總有不同,分別之大可以南轅北轍。

有一男性友人對我訴說,他大哥是成功的生意人,店舖分行一間又一間地創立,但生意即使有多忙,每逢中午他都會抽空到母親家探望,幾乎風雨不改。大哥事母至孝的心卻給其他五兄弟姐妹帶來無窮壓力,不單母親比較,認為其他子女孝心不足,連大哥也以自己的標準怪責他們不夠孝心。朋友一臉愁苦訴說:「其他兄妹每周三、兩天回家探母已經不錯了,我們要上班,都不是大老闆可以回家,姐妹們還要照顧孩子,盡力了仍要背上不孝罪名,是大哥的標準太高了吧!」

面對標準高的人的確難高攀。名人說:「考第二名時會哭!」對於我這類不考包尾便滿足了的人來說實在有點「不可思議」!現實中又真有這類人。不知何故,我和妹妹入學的年齡相差幾近3年,一直以來我書讀得糊里糊塗,而妹妹則從小學至大學都獲得獎學金,年年考第一,不慎考得個第二名,便哭個天崩地裂,那時我眼巴巴看着她涕淚滿面,實在難以理解她「傻」什麼。

認識一對少年兄妹性格從小至大都各走極端,哥哥喜歡扮靚,出門前總花長時間打扮一番,蠟好頭髮,衣物配搭要得宜,皮膚擦得細滑,還畫好眉毛,在鏡前打量再打量;妹妹則不用5分鐘已旋風式出門,一頭蓬亂,梳洗都是青蜓點水式,經常睡覺與外出同一套衣服,但她已覺得可以,甚或滿意了!同一家庭成長的,對自己美的標準竟有雲泥之別,實在難以理解。

其實標準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可以培育和提高的,最好自小養成對自己有較高的要求。記得我年幼學畫畫,我交上「完成」的作品時,老師總是問:「妳覺得有什麼地方可以畫得更好嗎?」我唯有從中找缺點將之改善,提交時,老師又重複她的話,我又自我檢討再改善,反覆多次檢討修改後,作品更佳,也提升了自己的要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