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溟 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

5月31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升破6.36關口,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逼近6.35關口,均創下3年以來高位,市場對人民幣適度升值的預期持續增強。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升值與貶值交替,雙向波動特徵愈發突出。我們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近期持續走強主要是由市場決定的正常現象,短期內仍有一定升值空間。

從外因上看,主要是美國經濟復甦形勢仍不明朗,通脹水平因供需錯配等因素持續走高,同時勞動力市場仍面臨一定壓力,美聯儲維持偏鴿派立場,美元指數持續走弱導致人民幣被動升值(參見本欄5月28日見報的《美聯儲貨幣政策整體仍有望偏鴿派》)。

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

從內因上看,主要是中國國際收支順差在出口暢旺推動下不斷擴大,在更加市場化、自發形成人民幣匯率的機制下,帶動人民幣匯率走強。此外,中國經濟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復甦早、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充分顯示國民經濟動力轉換、效率提升與質量改善的成效,推動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

我們認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和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第七次工作會議的觀點,即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將繼續取決於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人民幣既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貶值,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適合中國國情,應當長期堅持,關鍵是管理好預期,堅決打擊各種惡意操縱市場、惡意製造單邊預期的行為。

監管釋穩定外匯信號

事實上,在人民幣強勁升值態勢下,相關部門已連續密集釋放穩定外匯市場預期、維護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信號,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五十一次會議要求,進一步推動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5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稱,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至7%,這是自2007年5月15日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提高1個百分點至5%後的首次。

截至2021年4月,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存款余額1萬億美元,外匯存款上調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意味着適度收緊凍結約200億美元的外匯流動性,相較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單日平均交易約400億美元的體量來說規模有限,且此次回收外匯流動性僅涉及尚未進入商業銀行外匯佔款體系的美元資產,並不直接影響中國境內的流動性。

不過,這一舉動說明有關部門開始採取合適的政策工具和宏觀審慎工具,來表明熨平市場波動、維持匯率穩定政策目標的信心和決心,通過縮小境內本外幣利差、抑制即期和遠期結匯,給人民幣過熱預期「降溫」,有望減緩人民幣過快升值的壓力,促進境內外匯市場供求平衡。

我們預計,美聯儲可能在未來數次會議中開啟溝通窗口,在第四季度議息會議中正式公告削減資產購買規模,並在2022年開始逐步開始削減量化寬鬆規模。如果經濟復甦步伐和力度符合預期,美聯儲有可能在2022年底開始考慮加息。根據紐約聯儲對市場參與者的定期調查,目前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首次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後三個季度內將資產購買規模縮減至0,並在之後的三個季度內開始首次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

「縮減恐慌」重現機會低

我們認為,市場已經預判和反映了縮減因素,除了個別存在結構性問題、流動性緊缺、財政赤字、外債危機、國際收支不平衡並疊加疫情反復的新興經濟體以外,2013年的系統性、傳染性、大規模「縮減恐慌」對新興經濟體總體來說大概率不會重現,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對新興經濟體的溢出效應具有差異性。

考慮到開放條件下跨境資本流動等方面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在堅持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和宏觀審慎安排、有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基礎上,應通過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包括外匯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改革與建設、在貿易和投資助力下推動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建立更為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調控機制和傳導機制,使人民幣匯率在合理的、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市場化的、有彈性的、雙向的波動,並助力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進一步改革開放等政策組合,在有必要時還能通過放寬對外資本投資限制等措施和逆周期調節手段、拓寬跨境投資渠道(如股票通、債券通、跨境理財通等)以及新增審批QDII額度和加快推進QDLP、QDIE機制建設等方式來緩解和抵消人民幣過度、過快升值的壓力,並繼續維護投資者信心。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