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香港在內地金融改革開放一直扮演先鋒角色,例如人民幣業務、債券通及滬深股通等,為國家的金融發展奠定基礎,亦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工作積極開展,以及即將開通的「跨境理財通」,均對中港兩地的金融機構及投資者機不可失。

大灣區理財需求巨大

大灣區人口超過7,000萬,內地生產總值約為1.7萬億美元,在過去10年每年增長約8%,經濟規模與加拿大和韓國相若。根據今年年初一份研究資料顯示,只有不足20%的大灣區零售客戶擁有跨境理財產品,不過他們對財富管理服務非常有興趣,當中70%內地受訪者計劃未來3年投資香港的財富管理產品。另一方面,大灣區內地9市的人壽及個人財產保險的滲透率約為6%,低於已發展國家的10%和香港的18%,當中與已發展國家的保費相差近500億美元。

所謂的「跨境理財通」,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在區內銀行所銷售的理財產品,以互通互聯、閉環流動方式進行,包括港澳居民透過大灣區內地銀行開設投資賬戶,以購買內地銀行合資格的理財產品;及大灣區居民在港澳銀行開立戶口,以投資港澳地區銷售的投資產品。

各界正熱切期待開通

大灣區投資者憑藉經濟起飛帶來的財富效應,需要更多理財服務,「跨境理財通」的出現正好滿足他們需要。香港的金融服務與國際接軌,市場成熟,金融產品豐富,專業人才雲集,熟悉了解內地情況,是大灣區投資者進行境外投資的不二之選。事實上,各界正熱切期待「跨境理財通」的開通,在投資市場先行部署。另一方面,儘管疫情仍在個別地方肆虐,但國家的情況穩定,更是去年全球唯一一個錄得經濟增長的地方。對香港投資者而言,內地市場長遠有其吸引力,例如是排名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新經濟潛力巨大及將會繼續錄得可觀經濟增長。

現時不少本地銀行透過與國內分行或其他銀行合作,把握「跨境理財通」的機遇,而科技迅速發展亦有助金融機構跨越跨境理財的障礙。香港業界需要抓緊時機,在培訓金融及科技人材上做好部署,迎合內地投資者對本港金融產品的需求。因此,「跨境理財通」不單能讓本港與大灣區的資金流動變得更加緊密,也能促進兩地融合發展,亦是年青人發展事業、擴闊視野及增加向上流動的大好機會,一舉多得。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