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少年時期參加中部橫貫公路健行靈感所得。 作者供圖

廖書蘭

印象中的蘇花公路,是一條台灣東岸比鄰太平洋的天險之路;何謂天險?有句話形容:「凡走過蘇花公路的人,命都是撿回來的!」

這是花蓮對外聯繫的三種方式的其中一條交通要道,從花蓮到台灣東北角的蘇澳漁港,全長118公里(現102.4公里)。

颱風天,太平洋的海浪驚濤拍岸,浪花直沖上懸崖峭壁數千尺之高,再垂直而下跌落太平洋。蘇花公路奇險,卻風景奇美,尤其是太魯閣清水斷崖是台灣八大美景之一,台灣早期發行的新台幣鈔票就印有蘇花公路之景色。

印象中的花蓮,常年受太平洋海風吹襲,土地沒有台灣其他地方肥沃,有人說笑︰「花蓮的特產就是颱風與地震。」可知,花蓮人要走出花蓮,才有出頭天。

一個地方的經濟繁榮與否,要看交通發不發達?花蓮還有兩條路可對外聯繫;一是穿過崇山峻嶺的中部橫貫公路到台中。這一條中橫之路,沿途經過太魯閣、燕子洞、大禹嶺、合歡山、霧社。

記得我在中學時期參加「青年救國團」寒假活動——中橫健行。由於我報名的時間晚了,很多好的(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活動,已經被同學選滿了,我只好選這個小組——中橫健行,是出了名艱辛困難,兼且出團日期是在過年期間,我記得團員都是僑生,當他們知道我是本地生,覺得奇怪?過年為什麼不在家裏過年,他們因為不回僑居地,所以才報名參加這個活動。我們每天疾步勁走,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從台中的霧社步行走到太魯閣花蓮,回程經過蘇花公路,是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沿路觀看太平洋海景與斷崖峭壁山色,可說步步心驚膽跳,這也是我第一次坐「公路局」的車途經蘇花公路回到台北。我記得有些路段連圍欄杆都沒有,山路崎嶇狹窄得只供一輛車單向前行,繞山轉彎的轉角,稍一不留神,就會連人帶車跌入太平洋。

中部橫貫公路沿途的溪水像藍寶石一樣,藍得清澈,小隊長說,溪水之所以藍,是由大禹嶺、合歡山的溶雪流下而成,冉冉白雲、輕巧燕子在我頭頂飛過,為此我寫下了一首詩《山旅》,紀念這一次的經歷。

花蓮對外的第三個交通方式,是向南走,經台東、高雄北上。對一個台北人來說,台東、花蓮根本沒有什麼機會到訪,由於交通不便,與世隔絕,造就了天然的美、原始與純樸。

蘇花公路自清朝開鑿一段,經日據時期至今不斷改建,1990年終於開通雙線行車,公路拓寬,也有了火車,但意外卻沒有減少!發生於今年4月2日的太魯閣號列車在清水隧道前的車禍,造成49人死亡和247人輕重傷,不是天災是人禍。一列火車正在向前行駛,竟有工程車從山坡衝下,為什麼不建圍牆?尤其在陡峭的山坡工作,落石也可能隨時滾下,對於正在行駛的火車,鐵軌上哪怕有一顆小石頭,都容易出意外!

台灣的制度是否出了嚴重的問題?如此工程竟欠缺監管,是否有官商勾結?是否有包庇行為?這一場慘絕人寰的交通意外的處分是否被新冠肺炎的疫情蓋過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