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譚旻煦 雲南報道)今年91歲的孫韜,青年時期隨陳賡部隊入滇,轉業後在高校任職;青年時期的戎裝生涯,到後半生教育青年的職業轉變,孫韜自己形容是「一路走來一路學」,他學習黨員幹部的工作方式,學習黨的先進理念,然後把這些融到了自己的工作中,用大愛育人,關心青年一代成長。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孫韜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不忘寄語廣大青年「堅定信念,把中國偉大的復興事業推向更加輝煌」。

●91歲高齡的孫韜已經有59年黨齡。圖為孫韜在家中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 香港文匯報記者譚旻煦 攝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舞鋼市,小時候讀書的時候正遇上日軍侵華,讀書的日子斷斷續續,那個時候也不知道中國共產黨。為了能繼續讀書,我和一些同學來到廣西,1949年加入解放軍,當年便隨陳賡將軍的部隊來到了雲南。」孫韜回憶說,對共產黨的認識,是從參了軍之後開始的。

「當時,我們100多個青年學生一起來到部隊,懵懂的我們,在這裏第一次聽到很多新鮮的詞彙和知識,比如共產主義理想、政治覺悟等等」,孫韜憶述,當時無論有什麼事情,幹部們都是以身作則,主動幹、搶着幹,讓他對他們的作風產生了敬佩之情。「有一次大家去扛糧,突然下起了雨,大家都沒有帶雨具,大家被這突如其來的雨打亂了節奏,心情變得很不好,幹活也沒了力氣。這時指導員過來鼓勵大家,我們共產黨就是在越困難的時候,越能戰鬥,越有精神。說完帶領着同學們一起唱起了歌,大家的士氣一下就起來了。」指導員這樣的工作方法給孫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在此後的工作中自己會時常想起那一幕,也會運用這樣的方法。

部隊受歡迎 心頓感溫暖

孫韜加入解放軍後,編入陳賡兵團 14 軍 42 師教導大隊,由百色入雲南,首駐大理鶴慶。他還記得剛剛進入雲南時,走了好幾天,才見到一盞路燈,從昆明往滇西的路上,幾乎見不到汽車。不過,一路上,只要有老百姓,他們的隊伍都會受到歡迎,這讓孫韜心裏頓覺溫暖。

後來,孫韜駐紮過雲南的大理、麗江、曲靖、西雙版納、昆明等地方,在每一個地方,孫韜都用心學習,努力工作,獲得過「三等功」、「二等功」、「優秀學員」等等榮譽。1958年他在雲南與愛人結婚,雲南成為孫韜的第二故鄉。

現在,他的兒子女兒都在雲南生活,兒子也在父親工作過的西南林業大學任教多年。在家裏,孫韜指着牆上的全家福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孫女在上海讀完本科,現在又回到西南林業大學讀研究生了。

轉業滇高校 教以愛為本

1976 年5月,孫韜結束了26 年軍旅生涯,轉業到昆明安寧溫泉西南林學院(後更名為西南林業大學)任宣傳部長。到了學校,在學生區一住就是八年,和學生一起同學習、同勞動,他的學生們到現在都還記得,「孫老師剪的樹和他的平頭一樣平。」

雲南高等林業教育誕生於抗日烽火之中,從雲大農學院森林系開始,名師奠基,歷史悠久,一直到「文革」結束前,40年間,都是作為一個系從屬於其他院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林業部和教育部批准,北京林學院從昆明遷回北京,留下的獨立建院,才成了一個完整的高等林業院校,即現在的西南林業大學。

從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孫韜潛心研究林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籌建教研室,兼任思想政治課教研室主任,組織研究課程建設。曾任雲南省高校思想教育教學研究會顧問。孫韜還和其他老師一起,梳理完成了《西南林業大學校史》,為學校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多年的教育生涯,孫韜總結出一套教育觀念,「教以愛為本,學修德當先」。他說,對學生的愛,是一種超越其他的大愛,只有愛他們,才能教育好他們。而對學生們的教育,則要做到「愛而不寵,激而不捧,嚴而不壓,教而不哄」。

現在,孫韜雖然已經退休多年,他與離退休的老同志們組成的宣講團,每年都要給師生們做革命傳統教育報告會,每年都有5,000餘名師生聆聽。「我現在只要有空,都會到學校裏去,不見到這些年輕的學生們,我會感到失落。」

孫韜鼓勵青年,記住毛主席曾說過,你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未來是你們的,一定要堅定信念,發奮努力,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

責任編輯: 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