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最近這些天,好像全世界都在忙着「數人頭」。

先是美國4月底時公布了其202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美利堅的人口增速正處於較低水平——有多低呢?僅略高於1940年全球經濟大蕭條時。而2020當年美國出生的嬰兒數量已降至近40多年來的最低點。

緊接着是同一天,日本宣布該國14歲以下兒童數量已經連續40年下降,目前達至歷史新低。

而歐元區2020年實際GDP大幅下降6.6%,其勞動適齡人口已連續多年明顯減少,增幅只維持在1%至2%。

最後就是5月11日,中國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口總數為14.1億,其中勞動人口佔比超六成。這些數據證明中國仍有能力支撐自己作為全球製造業最大國家。然而,撐住歸撐住,撐住背後的危機卻也不容忽視。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中國總人口較10年前增長5.38%,年均增速才0.53%,創下新低;人口結構變化較大,少兒和老年人口比重雙雙上升。其中,60歲以上人口佔18.7%,比2010年上升5.44個百分點,另一邊0至14歲人口比10年前僅上升1.35個百分點,佔比17.95%。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坦然公告說,普查數字反映出中國人口發展中面臨的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總體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數量走低等。

有意思的是,一個人口普查結果,卻霸屏了熱搜很多天,它之前的六任均沒有達到這個效果。

其實對於日本和歐洲,其生育率已經低迷了幾十年,人們說實話早已對他們沒所指望,但美國和中國卻不一樣。中美兩個超級大國,兩個世界經濟引擎,一個一直以高出生率肩負着發達國家們「全村兒的希望」,一個一直靠着舉世皆知的人口紅利創造着經濟增長奇跡,如今雙雙疲軟,讓輿論一陣緊張:拐點要來了?市場規模要萎縮?經濟要衰退?最重要的,中美兩國間的世界主導權之爭,誰要贏誰要輸?

看着大洋兩岸的媒體一直在打筆仗,小狸忽然間感覺有些迷離,很想問一句:這人口,多又如何?少又怎樣呢?小狸當然知道「沒人沒發展」的道理,但所謂的人口減少其實是更多地出現在發達國家當中,很多發展中國家以及落後國家的勞動力人口依然充沛。聯合國就明確表示,儘管全球範圍內人口出生率均有下降,但未來50年,全球人口仍會急劇增加。換句話說,人口短缺是相對的。這也就意味着,如果跳脫出狹隘的國家和民族視角,站在更高的全人類的高度,用更開放的心態接受移民、促成融合、擁抱多元文化,那發展問題未必不可以解決,而且未必不會解決得更好。

而即便人類的數量真的在愈來愈少,那其實也並不見得是壞事。硬幣總有兩面,很多科學家都說過,如果人口減少、經濟增速放緩,對環境保護可能更有利,也可能更有助於人類長期發展。

說到底,仍然是我們過於傲慢了,總覺得自己一城一池的得失就是全部世界,而且也一定是別人的全部世界。但其實,放下執念才能窺見真正的天地,在那裏,多不會如何,少也不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