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南宋人。這個名字驟聽下或有點陌生,但一說到大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大家即時會想起他。這首詞就是流傳千古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全文是: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通過追憶早年抗金部隊豪壯的陣容,以及自己的沙場生涯,由此表達了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他也抒發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

陳亮本名陳汝能,後才改名為陳亮,自幼文思過人,往往提筆就寫,千言立就,18歲就寫出了《酌古論》三篇,點評了19位古往今來的風雲人物,連當時的婺州知州周葵也驚歎不已,評為「他日國士也!」

可惜,過剛則易折,他太受盛名所害,兩次科舉考試均落第,但他很灑脫地說:「亮聞古人之於文也,猶其為仕也,仕將以行其道也,文將以載其道也,道不在於我,則雖仕何為。」

他24歲時進入太學,翌年遇朝廷與金人議和,大臣在屈辱之下,還說「天下欣然」。他一介布衣,一連五次上書皇帝,拳拳之心,昭於日月,就是有名的《中興五論》。文章慷慨激昂,陳述分析有條有理,舉例也中肯。

他說:「臣竊惟海內塗炭,四十餘載矣。赤子嗷嗷無告,不可以不拯;國家憑陵之恥,不可以不雪;陵寢不可以不還;與地不可以不復。此三尺童子之所共知。」一輪的排比句,氣勢磅礡。

可惜該文有如石沉大海,沒引起皇帝與大臣的任何反應。然而陳亮並不放棄,還再三上書,揭露一些官員尸位素餐、只知求和的心態。如此一來,就弄到很多朝臣對他不滿,說他是瘋子,並趁他的家人犯了法,而將他下獄。

幸得辛棄疾幫他解決,將他救了。其實,在辛棄疾當江西安撫使時,二人就已相識。陳亮非常仰慕辛棄疾早年帶兵打仗的經歷,辛棄疾也欣賞他力主抗金的氣節,兩人惺惺相惜。

不過,辛棄疾也自身難保。公元1188年,辛棄疾計起來也被罷官五年。政治的失意,加上一直生病,讓這位年近五十的大詞人日漸憔悴。他隱居於帶湖,日日流連於山泉石徑,並寫下許多優美辭章,比如《水龍吟·題飄泉》。清苦生活,卻也自在。

有故事說,在一個大雪紛飛一天,陳亮飛騎來探望辛棄疾,令辛棄疾大為感動。二人飲酒賞雪,並大談天下國事。二人志向相同,際遇也相近。辛棄疾上過《美芹十論》和《九議》,力陳自主自力、強兵救國之道。而陳亮的《中興五論》,也是匡時之作。

二人都慨嘆朝廷毫無進取之氣,雖說有長江天險作屏障,但若戰事再起,就退無可退。長江,不應當作門戶,而應作為北伐起點。只可惜這些話說了也沒用。

兩位豪傑說到激昂奮激處,辛棄疾不顧病體,拔劍起舞。寶劍蒙塵二十年,今日聊發少年狂。只見劍光上下翻騰,有如游龍。滿室煙塵滾滾,劍氣縱橫。辛棄疾也像變回當年那位輕革怒馬的少年英雄。

辛棄疾一輪劍舞既罷,痛飲數杯,提一口氣,朗聲吟出這首傳誦千古的豪氣之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聽到「可憐白髮生」最後一句,陳亮大為動容,已是淚如雨下。他和辛棄疾一樣,都是自負才高,帶着雄心壯志,時刻記着北伐中原,卻遇到了一個只想苟且偷安的世道。即使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也不要那生前身後名,歲月也不會饒人,兩個豪氣沖天的年輕人,已被摧殘成白髮蒼蒼的面貌。

二人明知理想不能實現,每當談起的都是不被世人理解的觀點。雖是事關國家興亡的真知灼見,但人心消沉,令人黯然神傷。

兩人分別後,竟以《賀新郎》這詞牌互贈新詞,可算知音。可惜這位才子,在五年後才真的成了狀元,卻在一年後去世,時年五十二歲。

●雨亭 (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