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由3月的50.5,稍為回落至4月的50.3,但仍連續3個月處於50以上。數據亦顯示,港企業務活動量3年多以來首次增長,新訂單量亦恢復穩定,並連續3個月增聘人手。本港企業經營、整體經濟數據出現反彈,可惜是「低基數效應」所致,只因去年本港經濟、企業活動受疫情打擊而大幅萎縮。旅遊等消費行業復甦言之尚早,中小企度日如年,失業率高居不下,政府當務之急仍要加把勁徹底控疫,為本港與內地恢復正常經貿往來創造前提條件,令本港經濟、企業轉危為安;同時給中小企及基層勞工精準支援,助他們渡過難關。

隨着疫情緩和,政府逐步放寬防疫限制,本港企業經營活動有所改善,PMI數據連續多月高於50的盛衰界線,企業營商信心更升至7年最高。但要看到的是,目前企業活動數據呈現明顯反彈,主要是因為去年受疫情重創,本港經濟活動陷入「冰點」,去年2月本港PMI降至33.1,錄得1998年有記錄以來最大跌幅,更跌破2003年沙士時期的38.1紀錄低點。5月3日,統計處發布數據顯示,本港首季GDP同比上漲7.8%,是多年未見的高增速,但亦是建立在去年首季度負增長9.1%的創紀錄低增速基礎上。實際情況反映,目前本港PMI、GDP數據亮麗,是「低基數效應」影響的結果。

其實,目前不少行業PMI分項指數仍然低於50的盛衰界線,大部分中小企預期原材料成本於第二季將上升,中小企仍然面對營運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和挑戰;本港旅遊、餐飲等服務業仍處在「冰封」狀態,近期仍有經營多年的旅行社、食肆捱不住而結業;今年首季度失業率為6.8%,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失業率仍高達10.7%,其中餐飲服務業的失業率更高,達到13.3%。近日因變種病毒傳入,本港疫情又面臨反彈危機,對於整體經濟、企業經營復甦更加不容樂觀。

說到底,控制疫情才是經濟復甦、企業「復活」的關鍵,內地已為本港提供了示範。今年「五一」黃金周,疫情威脅消退,內地旅遊市場報復性反彈,預計假期全國客運量將達2.65億人次,將成史上客流最旺的「五一」假期;旅遊業界估計黃金周旅遊消費,將遠超過疫情前的1,000多億人民幣。澳門疫情穩定,恢復與內地正常通關,今年黃金周再度客似雲來,旅遊、零售業賺得盤滿缽滿。2003年SARS疫情後,受惠於內地開放「個人遊」,本港經濟迅速重振,創造出大量就業職位。因此,本港當務之急是竭盡全力徹底控疫,才能分享到內地巨大的旅遊、消費紅利,才能為本港經濟復甦、企業經營好轉注入源源動力。

疫情未全面受控,始終牽制本港經濟、企業復甦,對於中小企經營艱難、打工仔朝不保夕,政府應該多體諒苦況,切實考慮精準加推針對特定中小企的撐企業、保就業措施,提供稅務減免、優惠貸款等應急支援;同時,強烈呼籲地產界減租凍租,減輕中小企經營負擔。政府、商界、市民必須守望相助、共度時艱,以免大批中小企倒在曙光到來前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