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紫荊》雜誌近日發表著名香港歷史學者劉蜀永的文章「香港與中國共產黨」。文章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與香港百年歷史的歷史淵源與關係。文章指出,中國共產黨制定的「一國兩制」方針,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創舉,是保障香港順利回歸和回歸後繼續繁榮發展的關鍵。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約1930年時的油麻地廣東道,這一時期中共廣東省委曾在香港開展工作。

提起香港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人們首先會想到中共對香港的政策,想到「一國兩制」方針的制定與實踐。這些無疑是值得重彩濃墨、大書特書的事情。但是,不少人並不知道,香港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其實源遠流長,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的每個階段都和香港有關聯。本文側重從歷史角度,簡略回顧香港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

香港最早的中共黨組織

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馬克思主義的書報、雜誌已較多被翻譯介紹到中國來。1920至1921年,三位香港年輕人林昌熾(林君蔚)、張仁道、李義寳集資出版了一份不定期刊物《真善美》,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其中林昌熾是香港政府視學官,張仁道是皇仁書院畢業生,李義寳是蒙養小學教師。

1923年,李義寶到廣州,通過新學生社找到共產主義青年團。回港後,就在香港建立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李義寶被選為支部書記。不久,林昌熾接替,李義寶專門搞工人運動。之後,香港中共黨小組成立,有李義寶、張仁道、林昌熾三人,其中林昌熾是候補黨員。這是香港最早的黨組織。不過當時黨團不分,都在李義寶家中開會。黨小組只是在討論工運問題或共產黨時出現。討論學生運動問題時,又是以團的名義出現。

香港工人運動培養的中共黨員骨幹

20世紀初,在香港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工人運動。一次是1922年的香港海員大罷工,一次是1925至1926年的省港大罷工。此後,工人運動在香港仍繼續發展。香港的工人運動為中國共產黨鍛煉和培養了一批黨員骨幹,林偉民、蘇兆徵、陳郁、曾生是他們的傑出代表。

廣東省委在港活動

1927年4月15日,廣州發生四一五反革命政變。蔣介石在廣州展開「清黨」行動,大肆搜捕共產黨員,知名共產黨人蕭楚女等被殺害。作為中共廣東省領導機關的中共廣東區委立即遷往香港。同年八七會議後,根據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第一屆中共廣東省委正式在香港成立,張太雷出任省委書記兼中央南方局書記。在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廣東省委的名稱幾經變更,但領導機關一直設在香港。香港也就成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廣東甚至華南地區革命鬥爭的指揮中心。

廣東省委曾在香港召開多次重要會議。1927年10月15日,中共廣東省委和中共中央南方局聯席會議在香港召開;1928年1月1日至5日,廣東省委在香港召開全體會議。

1930年秋冬,在南方局和廣東省委的支持下,中共中央開闢了一條由上海—香港—汕頭—大埔—青溪—永定進入中央蘇區的秘密交通線。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後,在中共香港市委指導下,香港成立了「香港民眾抗日會」。1937年,中共領導的香港海員工人組織「餘閒樂社」開展的抗日救亡運動搞得轟轟烈烈,人數發展到1.7萬餘人。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派遣廖承志在香港開設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並參與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開展工作。辦事處成立後,接收了大量捐贈物資。

中共與香港抗日游擊隊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是香港抗戰的中流砥柱。日軍進攻香港,英軍抵抗18天就投降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港九大隊成為香港淪陷期間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終堅持抗戰的武裝力量。

港九大隊以游擊戰方式四處打擊和牽制日軍,共計斃傷日軍100餘名,斃傷漢奸、偽警及敵方間諜等70餘名。日佔期間,港九大隊有115名戰士為保衛香港而犧牲。

戰後中共在港活動

二戰後,英國殖民統治者重回香港。由於抗戰時期中共與英國曾經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戰後初期英國允許中共在香港保持某種程度的「合法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決定以香港為中心開展城市工作,香港迅即成為中共和民主黨派在南方最重要的活動基地。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後,中共更加重視利用香港開展工作,建立香港分局管轄南方多個省份及港澳的工作。

興辦學校也是戰後中共在香港的文化工作之一。1946年10月10日中共和民主人士在香港合作創辦的大學達德學院宣告成立,抗日將領蔡廷鍇將軍借出自己在屯門新墟的別墅作為校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由於新的國家政權的吸引力、感召力,加上中共地下黨組織做工作,原國民政府駐港機構紛紛宣布起義,歸附新中國。1949年至1950年上半年,先後參加起義的有中航、央航、招商局、九龍關等20多家單位。這些機構起義以後,大量資產和人才返回內地,促進了新中國的經濟建設。

中共與新中國對港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一貫立場是: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未解決前暫時維持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是香港經濟起飛、繁榮穩定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政府對香港採取「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特殊政策,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維持現狀,政治上維持香港的穩定,經濟上給予大力支持。

1949年10月解放軍抵達廣東之後,中國政府為避免糾紛,毛澤東、周恩來下令野戰軍不得越過羅湖以北40公里的樟木頭一線,另派保安部隊維持邊界治安。

東江水供港、三趟快車是中國政府從經濟上支持香港發展的典型事例。

為了解決供應港澳鮮活商品運輸中的困難,從1962年開始,鐵道部和外經貿部安排了751、753、755三趟「供應港澳冷凍商品快運貨物列車」,開往深圳,再將貨物運往香港。除農曆正月初一以外,一年364天,天天按時運送。內地物美價廉食品穩定均衡的供應,加上香港政府的公共房屋政策等措施,使得香港的通貨膨脹率和勞動力成本低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提升了香港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中共與「一國兩制」方針的制定

隨着1997年日益臨近,解決香港前途的問題被提上了日程。從1979年開始,中國領導人先後在不同場合表示要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保持香港的穩定和繁榮,並提出了「一國兩制」首先在香港實施的設想。

1982年,中國共產黨根據「一國兩制」的原則,擬定了解決香港問題的「十二條」方針政策,體現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

中國共產黨制定的「一國兩制」方針,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創舉,是保障香港順利回歸和回歸後繼續繁榮發展的關鍵。

(來源:《紫荊》雜誌)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