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觀美食家——叔本華。 作者供圖

連盈慧

互聯網上YouTube和臉書分別貼出來的影片和圖片,點擊率最多的,不是什麼天下大事小事的評論,也不是什麼娛樂節目的分享,而是網主每天到過什麼地方吃過什麼好味的菜式,那些菜式,有出自不同級數大小食肆中傳來,也有出自本人親自下廚烹飪,圖片精美到不止色彩燦爛,幾乎香氣都溢出畫面。 

不少網友「眼食」之後無不大悅留言讚好,網主興奮得意之餘,也就美食天天樂此不疲,傳之不倦,兩年前疫症未曾狂襲全球前,團體聚餐,滿桌佳餚便成為重要主角,自從有了限聚令,少出門的單身食客更加不甘寂寞,天天如常貼出豬雞牛羊鮑參翅肚美圖,而且胃口奇佳,一人量,每餐居然可以飽嚐七八味菜,而且日日菜式不同,民以食為天,此時此刻才當真得到高度印證。

尤其是美食,更加成為生活中的重點,現代人不只對味覺有高層次要求,還得要食物做到有吸睛的高度享受呢,大菜固之然裝飾成寶殿般華麗,連小朋友喝杯咖啡,也要杯面浮出悅目忌廉卡通圖案。

一向只聽說當一個人心情好、胃口好時才吃得開心,才對美食有所要求,可是近年卻流行另一種積極說法,大家開始認為心情不好,也應化悲憤為食量;遇到不如意事,更加要化哀傷為食量;年輕人甚至失戀時沒有人安慰自己,美食便是能令滿腦子烏雲消散、舌頭直落到令精神振奮五臟舒暢的朋友。

不可不知,原來美食家不一定是樂觀派,提到樂觀,也許很少人會想起十九世紀德國的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華叔才是食不厭精頭等美食專家呢,他永遠不會在飲食上折磨自己,每次在高級食館中進餐,桌面上總會放置一個銅板,放言如果當晚在座食客中聽不到有人談論賽馬和女人,他就捐出這個銅板行善,這銅板才是他對生命和世情感到悲觀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