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跪拜美國 無暇顧及旱情

台灣遭遇50餘年來最嚴重旱情,但民進黨無暇應對,所謂「台美交流」政治秀才是蔡當局最花心思的議題。至於旱情,只要不影響芯片生產,也萬萬算不得什麼大事,因為在蔡當局看來,農業產出經濟僅佔台灣GDP的3%,不重要,甚至為了不影響芯片製造,還做出讓農田斷水的缺德決定。當下,苗栗、台中及彰化等地,不僅民眾生活用水受影響,中南部地區地下水超抽嚴重,部分鐵路地基存在坍塌風險,但蔡當局顧不得鐵路,顧不得民生,哪怕「太魯閣號」列車的冤魂未散,哪怕農民因缺水而休耕,此刻蔡當局正在跪拜美國,甚至放出讓民眾「自己打井應對旱情」的甩鍋狂語。

和台鐵鐵路周邊沒有圍欄沒人管一樣,台灣水資源長期缺乏管理,水渠失修,自來水管道老舊、滲漏,甚至「北水南調」提了30年沒進展。島內學者批評,蔡當局唯喜「『放煙花』,為的是讓選民看見,為的是選票一張,至於與民生最貼近的基礎性設施建設,算了吧,誰行誰上,反正蔡當局是不會當回事的。面對旱情,百姓除了求雨別無良方,蔡當局繼續將天災擴大為人禍。所幸的是,緊靠大陸的金門有大陸供水,免受蔡當局無視。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蔣煌基 福建報道

農民為難 「剛一春耕就休耕」

「我們的日月潭,已經變成『日月灘』,可以從泳渡改跑路了。」原在大陸創業的陳俊宇回到台中,眼見原本該「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季節,台灣卻全島水庫紛紛見底告急,遭遇一場「56年來最嚴重的」的旱災,民眾叫苦不迭。

台中從4月13日開始進入了第二輪「供5停2」限水模式,陳俊宇用「慘兮兮」來形容缺水的窘境。「飲用水買礦泉水也就算了,台中施行分區停水,如果洗漱用的儲備水沒了,只能跑去不停水的朋友家裏借用,好尷尬。」天氣漸熱,若乾旱持續,又傳出台中或將施行「供4停3」讓他更感到不安。

「台灣水庫即時水情」網顯示,台中的德基水庫12日儲水量僅剩4.6%,恐撐不了23天。缺水讓台灣亂象頻發:水桶脫銷,逢甲夜市關門,海鮮店閉門謝客,各公司「搶水車」補水,高雄市長陳其邁卻「腦洞大開」,讓高雄市民飲用來自屏東東港溪的水,但東港溪有當地養豬的畜牧業廢水排洩,水質重度污染。

「活到40歲了,第一次遇到台灣這麼缺水。」台青林毓峰的家在嘉義,如今亦出現了用水緊張,「為難的是農民。」林毓峰的堂哥在嘉義有農田耕種,但因缺水已休耕:「剛一春耕就休耕,休耕那是冬天才有的事。」

台灣當局已切斷了五分之一的農田灌溉,優先保障工業用水。林毓峰擔心,台南、雲林、嘉義三地為台灣稻米主產區,切斷農業灌溉水源,接下去台灣大米、蔬果恐怕價格又要大漲,增加島內民眾生活負擔。

只顧選票 人禍大於天災

「水資源豐沛的台灣缺水,主要問題在於當局水資源管理不善。」 具水利工程學歷背景的島內學者謝正一直指台灣遭遇的嚴重缺水問題是「人禍大於天災」。

謝正一認為,台灣水資源長期缺乏管理。他舉例,台灣全年農業用水約160億噸,工業和民生基本一致,約30億噸。「但農業用水有30%因水渠失修導致損耗,自來水管道老舊、滲漏,有20%損失。」台當局認為,農業灌溉水源佔比高,但產出經濟效益僅佔台灣GDP的3%。為了科技園區尤其芯片製造不因缺水斷供,只能讓農田斷水。「但他們沒想到的是,農田灌溉的水源乃大部分融入大氣循環。若停止農田灌溉,台灣氣溫會提升3℃,簡直亂搞。」謝正一說。

謝正一亦批評當局短視。「『北水南調』提了30年沒有任何進展,過段時間下雨問題緩解,他們又都忘記了。政黨輪替的制度,讓台灣每一屆當局都無法對台灣未來發展進行長遠規劃布局。」島內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則批評,當局唯喜「『放煙花』,讓民眾立刻有感」,而對於民眾看不見的基礎性設施建設,顯然缺乏熱情,面對旱情除了求雨更無良方。

「但民進黨當局玩政治很有一套。切斷農業灌溉支援工業,企業對民進黨感恩戴德,對休耕農民進行補助,耗費公帑討好民眾。其實統統都是為了選票。」謝正一說。

金門「不渴」 民進黨曾說大陸水會毒死金門人

相比台灣本島,金門年降雨量不足1,100毫米,歷來缺水。然而,自2018年8月起幸有大陸供水,缺水的金門至今用水無虞,福建晉江清澈的淡水每天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金門,「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的美好願景在此刻更成佳話。金門縣長楊鎮浯在臉書帖文指,「金門遭遇50年最嚴重旱災,但民生用水上,因有陸水補充,至今未執行限水措施。」

香港文匯報記者14日從福建相關部門獲悉,截至14日,福建向金門供水總量已達1,246.42萬噸,在去年日均供水量1.4萬噸的基礎下,今年元旦起福建向金門日均供水量提升到1.71萬噸。

台灣水利部門數據顯示,2021年3月,金門縣民生及工業用水量為2.32萬噸/天,若以當前大陸日均供水1.7萬噸計,則自大陸引水量佔比已達73.3%。據了解,目前福建晉金供水有限公司與金門水廠已形成「月計劃、周調整、日供應」的供水機制,做到「需則供水、供則足量」,完全可以滿足金門的用水需求。

「金門供水談了20年,從我年輕時談到退休。」金門縣原民意代表王再生於1994年成為民代,「當時的案子是我提的。其實當時提了3個,引水、接電、建橋。」1995年3月,福建宣布組織實施向金門跨海供水工程,2009年3月福建與金門達成供水線路方案、供水工程規模、投資管理模式和雙方業主單位等四點共識。

「都談好了金門供水,民進黨還一直反彈抗議,恐嚇民眾,大陸會毒死金門人。」王再生說。即便如此,金門供水工程仍不斷推進。從線路方案確定,到商定引水量、水價等,再到國家發改委批覆金門供水工程項目,簽訂購水合同,2015年10月工程開工到最後通水,王再生十分感慨:「路程不遠,20幾公里,兩岸共同努力也跌跌撞撞走了20年。」

東深供水 香港從此不缺水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裏,或有七八杯來自內地供應。其實香港是一座淡水奇缺的城市,最嚴重時出現過每4天才供水4小時的情況。1895年、1929年、1963年……水荒籠罩下的香港,港府屢次宣布「限水」,洗澡、洗衣都成了問題。1962年秋至1963年夏,香港遭遇百年大旱。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想着挖地鑿井,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翻閱1963年的舊報紙,水荒使經濟剛上道的香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香港中華總商會請求祖國支援」「港九工會聯合會來電請求幫助」……求援信如雪花般湧向北京。1963年12月,周恩來總理特批,中央財政撥款3,800萬元,東深供水工程開始修築。

1965年3月1日,後來被譽為「香港人生命線」的東深供水工程,通過深圳水庫,正式對港供水。

東深工程初建的年份裏,不僅香港受旱,南粵也鬧水荒,但水先供給香港。1991年,廣東大旱,缺水嚴重的時候,水也先供給香港。與之類似,當前同樣遭受乾旱威脅的福建,仍優先供水給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