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挾着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以及美國金球獎最佳電影而來,由美籍華裔導演趙婷執導的《浪跡天地》(Nomadland)在香港上映備受關注,主流場次幾乎滿座。

根據傳媒披露,電影乃由主演、兩屆奧斯卡影后法蘭絲麥杜曼(Frances McDormand)為原著紀實小說的故事吸引,遂買下版權,邀請當時僅獨立導演過兩部片的趙婷執導,後者更親自改編成劇本,她也因此成為首位亞裔女性金球獎最佳導演得主。

趙婷於北京出生及成長,能在彼邦闖出名堂,着實不易,國人本應高興,但據說因為她之前講了些「政治不正確」的話,內地網民發起抵制行動。國人情緒可以理解,但大可不必。因為這部獲獎無數的電影恰恰揭示了美國社會表面繁華以外的另一面。

電影講由法蘭絲麥杜曼飾演的女主角芬恩(Fern)在遲暮之年遇上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大蕭條,並先後失去工作和丈夫,人生陷入低點。悲傷失望之際,遂決定變賣家當,並買了一輛可居住的露營車,展開四海為家的遊牧生活。她一邊旅行,一邊打工。其間在亞馬遜公司等臨時打工,並在過程中結識了一班跟她一樣的遊牧人──這些由於各種原因離家出走的人互相照顧、共同分享各自的特殊經歷,並培養出友誼。

芬恩遇上對她有好感的大衛,一位有感在兒子成長中自己給予的關懷不够而逃避現實的人。大衛在芬恩的鼓勵下終於接受兒子的邀請,回家跟兒媳共同生活,弄孫為樂。他希望芬恩來同住,卻被芬恩婉拒。而芬恩同時也謝絕住在加州花園別墅的妹妹希望同住的好意。最終決定一個人繼續上路,過其遊牧生活。

她的理據很簡單:我只是沒有房子,不等於沒有家。因為那輛載滿其家當的露營車正是她的家。電影中也多次出現本來有屋可住、有大床可睡的她,悄然鑽回小車的鏡頭。這可以解讀為她在逃避生活,或她的人生態度,卻同時隱喻了對主流價值觀的批判和美式資本主義的反動。

這部充滿紀錄片風格的電影一方面表現「無殼」遊民之間的互助和共享,另方面借助攝影鏡頭展現荒原大地的自然美感,失意的女子就在這種自我放逐中療癒了創傷。導演雖然把主題放在尋找自我和定義家園上,但從各人的遭遇,加上故事背景在金融海嘯後的2011年,難免令人聯想到對資本主義貪婪本色的批判。這或許正是該片獲各評審好感的主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