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在經營貸流入樓市的違規操作裏,空殼公司成為操作鏈條上關鍵的一環,投機者為了想方設法搞經營貸,甚至還做起了空殼公司的買賣。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空殼公司確實存在騙貸現象,但從管控趨勢來看,這類公司必將面臨嚴查。

轉讓空殼公司 一個1萬元

「最近很奇怪,總在一些購房群裏看到,有人在問要不要開公司買房」,近期想買房的管先生說,最初看到這些信息,怎麼都不能將買房和開公司聯繫起來,後來經人「點撥」才知,空殼公司可以辦理經營貸,此外還能繳納住房公積金,增加購房名額,有部分人註冊空殼公司就是為了後續買房作準備。

管先生還表示,「那些人花樣玩得很多,有些空殼公司稱可以幫忙辦理貸款,有些則表示可以轉讓空殼公司,要價通常1萬元一個(空殼公司)。」

監管部門也注意到利用空殼公司鑽樓市漏洞的現象。3月26日,銀保監會等發布《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其中就提及到了空殼公司,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向無實際經營的空殼企業發放經營用途貸款」。

嚴躍進表示,此次政策明確了空殼公司的概念,即無實際經營的小微企業。從實際過程看,空殼公司確實存在騙貸且違規把資金投向房地產的嫌疑。類似空殼公司後續將面臨較大的審查,嚴管空殼公司註冊行為很關鍵。

貸款從業者:審核不嚴或因放低門檻

一名貸款從業者表示,此前不少銀行對作為貸款主體的公司,的確不會作嚴格審核,對於空殼公司和實際運營的公司,僅在貸款的額度和利率方面有些差別。「給空殼公司放款可能是審核不嚴,也可能是為了完成任務臨時放低門檻。」

嚴躍進表示,從此次銀保監會管控經營貸的政策來看,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對經營用途貸款需求進行穿透式、實質性審核。

他說:「這裏提及了『實質性審查』的內容,實際上也說明過去部分審查工作是被架空的。尤其是過去商業銀行過多強調抵押的工作,對於一些抵押充足的貸款,沒有去做實質性審查,自然造成了很多資金違規使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