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度

多年前我曾去過號稱東方世界藝術博物館的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修建於前秦,經過了十六個朝代,最終形成了非常大的規模。坐落在沙漠當中的莫高窟保存了公元四世紀到十一世紀的洞窟735個,彩塑3千餘身,壁畫4萬5千平方米,唐宋木構建築5座。那些壁畫與雕塑,帶給我極具震撼力的藝術感受和視覺衝擊。

敦煌可以說是多種文化融匯與撞擊的交叉點,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曾指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4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5個;而這4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1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2個。」千餘年來,中西方各種文明在敦煌匯聚、融合,創造出了具有敦煌氣派、敦煌風格、敦煌特色的輝煌燦爛的文化,形成了敦煌獨特的文化性格、文化傳統和文化精神。

據說敦煌文獻寶庫有數以萬計的赤軸黃卷,蘊藏着豐富的文獻資源,漢文、古藏文、回鶻文、于闐文、龜茲文、粟特文、梵文,文種繁多;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宗教、文學、民族、民俗、語言、歷史、科技等廣泛領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敦煌文化是整個中華文化的縮影,是體現中華民族團結的象徵,是令各族人民深層次文化認同的證據,隱藏着凝聚各族人民的密碼。

作為中國的書畫家,我知道敦煌文化中「天人合德」的思想一直貫穿着中國文化藝術。著名畫家張大千的畫有如此之高的藝術價值皆因他獲得敦煌文化的滋潤和對「天人合德」思想的認同。

展望未來,中華民族的復興需要文化復興作為精神動力,深層次的文化認同是宏偉的復興大廈穩如泰山的無形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