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蘇榕蓉  福州報道)全國兩會上,如何培養香港、澳門青少年的愛國情懷,增加對內地的認知了解,是港澳代表、委員們十分關心的話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8日向香港文匯網表示,今年他向大會提交了《關於用好姊妹學校平台,促進兩地學生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建議》,相信通過香港和內地姊妹學校深層次的交流,能增強香港下一代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進一步推動愛國愛港新生力量的壯大。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受訪者供圖)

據黃均瑜介紹,香港教育局於2004年推出「姊妹學校締結計劃」,這是一個兩地間的教育文化交流項目。通過計劃,香港中小學可與內地省市,如上海、北京、四川、廣東、福建等學校結盟為「姊妹學校」。在黃均瑜看來,交流除了有助兩地學生增進友誼外,內地學生的勤樸、積極和自律的學習態度,尤其能為香港學生帶來正面啟發,促進學生個人成長。 但黃均瑜通過調研發現,由於政策限制與工作程序的繁瑣,增加了交流工作上的困難,限制了交流的積極性。他指出,比如內地學校缺乏赴港澳地區的專項經費,按照相關規定,內地締結姊妹學校的專項經費只可以用於接待港澳師生到訪,但內地姊妹學校去港澳學校交流,卻沒有相應政策可以使用經費,這影響了內地學校開展交流的積極性。

黃均瑜稱,目前主要是港澳學校赴內地訪問為主,同時,香港特區政府提供每年15萬元港幣的專項經費用於師生赴內地姊妹學校交流使用,但不能用於接待內地姊妹學校交流。因此,兩地學校之間只能單向往來。有鑒於此,黃均瑜建議內地設立市、區財政專項經費對港澳姊妹學校交流給予政策支持,對赴港澳交流師生產生的費用,憑邀請函、合規票據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可以支付交流費用。

「同時,我建議對赴港澳姊妹學校交流辦理因公手續,開設綠色信道,簡化報批程序,特批快批,讓政策助推工作。」 黃均瑜表示,「姊妹學校締結計劃」發展的深度融合,將為香港學生創造更多學習和交流機會,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也鼓勵香港學子對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和承擔。相信隨着兩地融合的逐步深入,未來教育合作也將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 米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