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用脆弱不堪來形容當下台灣農產品的對外貿易。大陸海關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入大陸的菠蘿(台灣稱鳳梨)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為此大陸海關總署決定自3月1日起暫停台灣地區菠蘿輸入大陸。不料,只因大陸這一正常的因應防疫要求而暫停進口的舉動,就讓蔡當局慌亂不堪。蔡當局先是藉機指責大陸政治操作,煽動島內反陸情緒,繼而又發起全民買鳳梨吃鳳梨運動。

自蔡英文上台以來,一直宣稱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希望島內企業棄大陸而轉向東南亞,諷刺的是,「新南向政策」實施5年來,台灣農產品出口大陸不降反升。圖為3月4日,台灣屏東農民在採收鳳梨。中通社

吃就吃吧,為了挽救島內果農生計,無可厚非,但蔡當局將性質完全不相關的大陸對澳洲紅酒課徵反傾銷稅聯繫起來,呼籲國際合作抗衡大陸,發起所謂共同捍衛「自由鳳梨」的呼聲,就完全是「反中抗陸」的政治操弄了。如果蔡當局真心希望大陸對台貿易猶如對澳洲發起的多項禁令,掀起一場跟大陸的經濟對抗,那麼包括台灣果農在內,台灣民眾的日子恐怕真的不好過了。

自蔡英文上台以來,一直宣稱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希望島內企業棄大陸而轉向東南亞,用以增加當局對抗大陸的籌碼。極為諷刺的是,「新南向政策」實施5年來,台灣農產品出口大陸不降反升。2020年,台灣鳳梨對大陸出口量是「新南向」國家的100倍,芒果對大陸出口量也是「新南向」國家100倍,釋迦(又稱佛頭果)對大陸出口量為「新南向」國家200倍,蓮霧更慘,對大陸出口量是「新南向」國家600倍。蔡當局高舉「新南向」大旗,成績卻和沒有特別強調發展東南亞市場的馬英九當局差很多。蔡當局執政快5年,「新南向」出口佔比從21.2%下降到17.7%。疫後拚經濟,外貿導向的台灣,「新南向」靠不住,大陸才是最穩定的依靠。

1 現在全民吃鳳梨 下一步吃什麼?

據台灣媒體報道,大陸因多次檢出介殼蟲而禁止台灣鳳梨輸入大陸,但民進黨當局趁勢刻意歪曲,把技術性問題惡意解讀,藉機攻擊抹黑大陸,煽動民情,號召台灣民眾買鳳梨吃鳳梨挺農民。

大陸暫時禁止台灣鳳梨進入大陸,台東果農憂心釋迦受波及。中央社

據報道,4天銷售4.1萬公噸,超過去年銷往大陸的總量。但國民黨民意代表馬文君卻看衰這股熱潮。她強調,因為鳳梨熟成需要18個月,農民就算從現在開始減種,也要一年半之後,才能完全消化原本輸出大陸的產量,而全民吃鳳梨的熱情能持續多久,恐怕是「治標不治本」。

馬文君在臉書貼文表示,挺農民、吃鳳梨蔚為風潮,原本將銷往大陸的5萬公噸鳳梨,幾乎成功轉售,但這恐怕只是「治標不治本」。其中關鍵的因素就是時間。根據統計,台灣每年銷往大陸的鳳梨約5萬公噸,其中30%來自屏東,14%來自高雄,14%來自台南,13%來自嘉義,南投則排名第5,也有12%。但因為氣候因素,產期各有不同,熱帶的高屏鳳梨,2月就能出貨,3月起輪到雲嘉南,南投則從5月開始出貨。

全民狂吃18個月 方能消化輸陸產量

馬文君接着問,如今全民吃鳳梨的熱情能持續多久?風潮一過怎麼辦?她指出,鳳梨熟成需要18個月,就算農民從現在開始因應變局減種,也要一年半之後,才能完全消化原本輸出大陸的產量。與其呼籲民眾狂吃18個月,「轉單」才是正解,但民進黨能否面對現實?其實台灣許多農產品,尤其是鳳梨,都在大陸海關享有快速通關禮遇,就算轉單成功,增加的運輸與保鮮成本可能吃光農民利潤。

馬文君續指,蔡英文與民進黨瘋狂操作所謂「大陸打壓」,導致檢疫問題變成敵對問題。就請民進黨當局跟農民們「講清楚,說明白」,今天是鳳梨,明天是香蕉,後天可能是稻米。

2 大陸對台零關稅 台灣「逢陸必禁」

大陸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導致島內全民買鳳梨、吃鳳梨。然而,在農產貿易問題上,大陸一直在讓利,但蔡當局不但不領情,反而玩弄政治,帶偏民意,謊稱「大陸打壓」。

媒體人唐湘龍說,島內現在出來對大陸表達憤慨的,「不管你是一般的市井小民或是政治人物,我只能說你們超不要臉!」唐湘龍表示,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Cross-Straits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ECFA)就是大陸單方面的讓利,一讓再讓,只有台灣農產品到大陸,沒有一樣大陸農產品到台灣,一樣都沒有。

早在2005年大陸就宣布為照顧台灣農民,在符合檢疫及原產地規定下,單方面提供鳳梨、木瓜、荔枝、芒果、蓮霧等15項台灣農產品零關稅。

2010年兩岸簽署ECFA,大陸又將更多台灣農產品納入早期收穫清單中,並在2013年完成降稅。大陸是台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埸,約有43%農產品集中出口大陸。

台對陸實施一長串禁令

然而,蔡當局跟隨之前的美國特朗普政府與大陸脫鈎,對大陸實施一長串的禁令:不僅禁豬肉、禁農漁產品,還禁華為手機、禁區間測速器、禁愛奇藝、禁淘寶、禁無人機、禁聯想、禁掃地機、禁海康威視、禁中興通訊、禁書籍、禁疫苗、禁核酸檢測、禁交通運輸、禁能源設施、禁金融服務、禁醫療衞生品、禁通信基地台設備、禁微信、禁百度、禁微博、禁小米……種種「逢陸必禁」,已經到不勝枚舉的地步,禁到台灣人到大陸後,聽到「你掃我還是我掃你」對話,一臉蒙圈,不懂大陸人在說什麼。

3 大陸市場佔第一 「新南向」淪為大內宣

據中時新聞網報道,國民黨3月4日舉行「台農發神隱失能 農產新南向失敗」記者會,質疑蔡當局2016年成立台農發、2018年成立台農投、2019年成立台灣農產品外銷平台,但在近日的緊急促銷中,蔡當局鋪天蓋地出動圖文大隊,動員民眾緊急採購,卻不見2公司1平台彰顯功能,尤其鳳梨是台農發和台農投主要出口產品,卻對鳳梨銷陸受阻毫無應變策略。

文傳會主委王育敏指出,台農發成立以來累積虧損7,800萬元新台幣(約合港幣2,158萬元),相當於資本額1/3,也不見兌現成立時承諾推動「農產品進出口」、「技術輸出」、「海外投資與資材外銷」三大核心任務,以及「擴大新興出口市場」,發展東南亞、新西蘭及澳洲等新興目標市場。農委會資料顯示,成立台農發至今近5年,大陸以外市場佔比僅微幅增長 6%;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面對台農發績效不彰,竟浮誇地玩弄數字,謊稱分散策略奏效。

王育敏說,陳吉仲日前指稱有20,000公噸鳳梨要銷到海外,原本台農發應責無旁貸,卻至今神隱,當初當局宣稱農產品進出口是台農發業務,還要發展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但至今開拓哪些市場?

澳洲業績非常差 佔比不到3%

王育敏指出,蔡英文執政後,大陸市場仍佔所有出口國第1名,第2名日本但呈下滑趨勢,第3名美國卻起伏不穩定。蔡當局標榜「新南向」、越南、印尼等國卻呈逐漸下滑,泰國起起伏伏,澳洲等其他南向國家則業績非常差,佔比都不到3%。

王育敏指出,去年3月蔡英文在臉書發文宣稱台灣鳳梨成功再開拓外銷市場(澳洲),但查詢關務署數據,去年出口澳洲僅56公斤「鳳梨乾」,今年完全掛零,再度證實蔡當局只會大內宣。

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說,農委會資料顯示,蔡當局一上任,台灣農產品出口就嚴重依賴大陸,2017年後對日本出口更持續下降;單就鳳梨來看,蔡當局五年來銷往大陸比重也連年增加、銷日本比重則連年下降,絲毫不見「新南向政策」成效。自2018年起,台灣對「新南向」國家的農產品出口價值年增率甚至持續下降,2020年中國大陸更以超過10億美金的出口值,及20.7%維持最高出口佔比。顯然,台灣農產品出口沒因「新南向政策」而降低對大陸的貿易依賴。

話你知:「新南向政策」

台灣「南向政策」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執政三個階段,其目的是一個以政治駕馭指導經濟的做法。從李登輝時期到民進黨上台,台當局不顧廠商意願執意南進東南亞,而其最大競爭對手韓國、新加坡等卻大舉進軍中國大陸,僅僅十幾年光景,台灣就被韓國和新加坡遠遠甩出當年所言的「亞洲四小龍」之外,淪為一個GDP總量(2019年台灣GDP約合4.22萬億元人民幣)排在湖北省和福建省之後的地區。

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與李登輝時代「舊南向政策」相比,強調經貿之外的多面合作,但無法解決台商在東南亞市場所面臨的高關稅及投資障礙,「新南向政策」仍只是口號。加上,目前中國、東盟十國等共十五個國家於去年11月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建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令所謂「新南向政策」更為尷尬。 來源:綜合台灣媒體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