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興證券(香港)指,按當前價格估算,未來6個月中,港股可能迎來2,040億元規模解禁潮。資料圖片

龐溟 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

2020年,中國內地公司尤其是新經濟板塊公司踴躍赴香港上市,港股市場新股集資金額創10年來新高。但是,我們的估測顯示,港股市場在未來的6個月中可能迎來2,040億元規模的解禁潮,有可能給個股股價表現帶來壓力。

為了避免內幕信息知情者快速拋售套現持有股票,保護其他投資者的利益,各地證券監管機構與證券交易所均有禁售期、限售期、鎖定期等要求,規定原始股東在上市後一定時期內、管理層股權激勵和併購後一定時期內不得售出其持有的股票。

目前,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上市前取得的股份以及在上市發行申請前12個月的新增股東取得的股份,在上市後鎖定期為36個月,鎖定期屆滿方可流通;其他上市公司股東上市前取得的股份在上市後的鎖定期均為12個月。

類似地,港交所也規定控股股東在上市後6個月內不得減持出售其持有的股份。為了維護股價及向市場表明管理層、早期股東對公司的信心,某些公司的大股東和高級管理人員會在招股書內自願承諾6個月、12個月甚至更長期限內不減持;IPO時引入的基石投資者,一般也會承諾在新股上市6個月內不減持股票。我們根據從彭博和萬得下載整理的數據,按當前價格估算,發現在未來的6個月中,港股市場可能迎來2,040億元規模的解禁潮。

8月迎高峰涉695億

其中,港股市場在今年8月的單月解禁規模最大,控股股東可解禁限售股總股數為3.06億股,總金額為695億港元,分別佔這些公司自由流通股份市值和總市值約15%和4%;在未來6個月的全市場解禁總市值中軟件服務板塊佔比最高(36%),而零售板塊上市公司的解禁市值佔本板塊總市值的比例最高(38.8%)。

解禁潮下板塊跌多升少

我們整理了過去5年新上市公司在禁售期結束後分板塊和分市值規模的股價表現,發現限售股解禁增加了市場股票流通量,會對股價表現帶來一定壓力。在港股市場,大部分板塊在禁售期結束後一個月和三個月內都跑輸了恒生指數表現,僅有能源和可選消費板塊在禁售期結束後一個月內跑贏了恒生指數,公用事業、材料和醫療健康板塊在禁售期結束後三個月內跑贏了恒生指數。59%和58%的新上市公司分別在禁售期結束後一個月和三個月內跑輸了恒生指數表現;市值高於100億港元的大市值股票在禁售期結束後三個月內跑輸了恒生指數表現,同一時期中市值股票和市值低於10億港元的小市值股票則分別有59%和57%跑輸大市。

不過,解禁潮並不必然導致公司股價承壓,還和公司的基本面、成長性、估值水平以及投資者對後市的預期有關。如果投資者對優質股票、標杆企業、稀缺行業公司保持強烈興趣和活躍交投,或者市場的整體環境處於牛市行情中,限售股解禁帶來的影響可能有限。相反,如果上市公司估值已處高位、成長性未獲市場認同或者大市走勢低迷,限售股解禁就可能成為投資者拋售套現和股價下跌的導火索。

可以說,解禁帶來的衝擊主要體現於短期、個股和心理層面,對市場的、長期的、整體的衝擊幅度需要具體分析。從A股市場的經驗來看,2010年11月創業板首批公司集中解禁和2020年7月科創板首批公司集中解禁的過程也都驗證了這一點。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