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溟 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簡稱「全國兩會」),將分別於2021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我們認為,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將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因此,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可能將繼續淡化GDP同比增速指標。預計其他量化目標任務為: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3.0%左右,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預算赤字率保持在3%左右,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務限額為3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進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202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務院將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詳細編制「十四五」規劃,提交全國兩會審查,並在會議閉幕後授權新華社全文發布。「十四五」規劃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階段,將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十四五」期間,將完成包括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內市場、深化改革、鄉村振興、區域發展、文化建設、綠色發展、對外開放、社會建設、安全發展、國防建設等12個領域在內的重點任務,使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預計「十四五」綱要也會提出相應的定量目標要求。從經濟增長和社會轉型的角度看,國家會繼續堅定不移地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依靠科技促進經濟轉型、拉動內需的雙輪驅動來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保持宏觀經濟平穩增長。

我們認為,確保就業、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完善社會保障仍將是政策重點。國家將要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擴大就業和更充分就業,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和再分配機制,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我們預計,隨中國產業鏈、供給等領域優勢的持續顯現,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持續推進,中國經濟發展的企穩向好勢頭將繼續鞏固。但是,部分行業復甦依然面對一定困難,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依然相互交織,亟需更有效的政策支持,並應留意接下來經濟增長有可能繼續面臨的若干困難、風險點與不確定性。

政策轉至防風險穩槓桿

當前內地經濟逐漸修復,全年GDP能夠實現正增長,大規模刺激性政策托底經濟的必要性已經下降,宏觀政策逐漸回歸常態,取向逐漸向防風險、穩槓桿轉移。我們預計,2021年宏觀調控政策將繼續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與經濟增長節奏和復甦形態相適應,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考慮到對房地產融資、地方債融資和影子銀行融資的收緊,寬信用環境已經接近尾聲,緊平衡可能在一段時期內成為常態。預計貨幣將堅持穩健的總體取向,堅持「穩字當頭」,靈活調整、操作精準、量價合適、合理適度,流動性投放邊際收緊,逐步退出階段性寬鬆,並綜合考慮和權衡通脹、就業、匯率等貨幣政策多目標的動態均衡,健全完善現代貨幣政策框架、貨幣供應調控機制與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

我們認為貨幣政策將更多地通過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MLF、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政策工具特別是數量工具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考慮到減稅降費、穩定就業、保市場主體、保障基本民生等政策具有長遠意義,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這一過程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也將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通過精準滴灌來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