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你好,李煥英》劇照。 作者供圖

趙鵬飛

去世20年後,默默無聞的李煥英,憑藉女兒賈玲導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成了這個春節內地最知名的人。一部子欲養而親不待為主題的電影,讓無數就地過年的人,眼含熱淚走出電影院後,給生養自己的「李煥英」撥打了電話。生活的重擔和歲月的磨礪,不知不覺間麻木了很多人的神經。對親情的慣性忽略和選擇性忘記,很容易讓人覺得,眼前正追逐的彩色夢幻,要比身後堅定站立着的那對日漸蒼老的身影,更具吸引力。直到被某處觸動軟肋的情節戳中,如夢初醒,猛然回過頭去,還好,那兩張溫熱的笑臉還在。

很遺憾,作為內地最知名的女喜劇演員,賈玲沒有這麼幸運了。「母親去世後,再沒有一件事情讓我真正開心起來。即便我上了春晚,我能嫁得很好,我再怎麼怎麼樣,我都覺得我的生活始終缺了一角。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會想着,我媽不知道。」

這部以賈玲自身經歷為創作藍本的電影,口碑票房雙雙登頂春節黃金周。受制於疫情,還沒有在香港上映,我也無法回內地去看。不過,5年前看賈玲主演的同名電視小品《你好,李煥英》時,內心的柔軟瞬間被刺中。在小品中,賈玲穿越時空追憶母親,說出了心裏最想對母親說的話:「我現在是一名喜劇演員,好多好多人喜歡我。」空蕩蕩的舞台沒有回聲,台下的觀眾用洶湧衝出眼眶的淚水,陪伴着台上淚流滿面的胖女孩兒。過了很久,小品中這一幕仍記憶猶新。有一年出差間隙,回家看望父母。閒聊時,想起這個小品,特意從手機上找出視頻,想請母親一起重看。母親瞥了一眼,是悲劇吧?我不看。當年馮小剛拍的《唐山大地震》票房口碑雙贏時,我也曾力邀母親一起去看,一聽是地震,她也扔了一句硬邦邦的話過來:「我遭遇的地震還不嫌少啊,不看。」

母親是建國之後出生的,跟李煥英同齡。她們這一代人跟共和國一起,走過歲月坎坷,歷經天災人禍,內心的堅硬和對待生活的態度,令我自愧弗如。少年時,成分不好,無書可讀。跟着一幫女孩子去割草,掙工分。偌大的渭河灘,來割草的人比草灘還多些。好不容易碰到一片無人涉足的豐美水草,也顧不得泥灘深淺,一手拿鐮,一手攥草,衝上去就是一頓猛割,草是割了不少,人也嚇得不輕:草叢裏一條壯碩的菜花蛇,竟被她渾然不覺握在手裏,生生割成了兩段。大饑荒的年份,常年吃糠咽菜,都不是最難熬的,最煎熬的是親眼看着父母祖父母,戴着紙糊的高帽子被遊街批鬥……後來,日子終於慢慢開始好起來,不回頭看,不懷舊,成為母親最務實的人生取態。在她樸素的生活哲學裏,開心健康地朝前看,比什麼都強。以前,聽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想想彭德懷,再想想劉少奇,你還有什麼好委屈的。

從一個柔弱嬌羞的女孩子,變成能遮風擋雨的母親,心裏的溝溝壑壑,不知填埋了多少無人知曉的委屈,才有如今的峰嶺丘壑。看似天性裏自帶的爽朗豁達,又不知經歷過多多少挫折摔打。

賈玲在電影裏感嘆:「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也曾是個花季少女。」這是最難得的反思。

以「母親」之名被推上道德高台的李煥英們,或主動或被動地失去了天性裏的自我,被塑造成了奉獻隱忍無私的真善美化身。可從來也沒有人認真問過,她們是不是真的喜歡這樣的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