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敦封區強檢今日凌晨結束,過程大致順利,開啟了香港戰疫的新篇章。特區政府在抗疫思維、手段上出現重大調整,展現「清零」的決心,市民有理由相信,香港戰勝疫情已有了正確方向。

佐敦封區強檢今日凌晨結束。(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攝)

油尖旺一帶近日淪為疫情重災區,不少確診個案源頭不明,而佐敦劃定區域圍封檢測的結果,讓公眾了解到隱形傳播鏈的破壞力。在完成檢測的7000人中,檢出至少13個隱形患者,比例約為0.17%,若以全港750萬人口推算,隱形患者可能超過1萬人,這比過去一年來累積確診個案還要多,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真實地反映疫情擴散蔓延的嚴重程度。

大家應該記得,去年9月份特區政府在中央支持下實施普及社區檢測,共有約180萬市民參與,才找出30多個隱形患者。4個月之間,香港疫情已惡化多倍。設想當初不是社區自願檢測,而是全民強制檢測,一舉切斷了傳播鏈,香港何至於落到今日田地?

封區強檢姍姍來遲,但亡羊補牢永遠不晚。通過這次實踐,首先是證明封區強檢有效,攬炒派所謂「勞民傷財」根本是睜眼說瞎話;其次是強檢得到居民配合,主流輿論一致支持,解除了特區政府的顧慮;最後亦最重要的是,封區強檢是系統工程,需要跨部門配合,特區政府得以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形成一套高效抗疫模式。今後其他地區出現爆發時,就可以照此辦理。而當全港市民親眼看到封區禁足沒有想像中的「可怕」,費時不長且效率很高,積極配合的意欲就會上升,為將來擴大檢測規模直至全民檢測鋪路。

今次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小紕漏,但不足為奇。包括計劃曝光得太早,少數居民聞風先遁,影響了強檢的效果;有的封鎖線短時間內無人看守,留下漏洞;封鎖線內外,有人交換物品及長時間對話,容易造成傳播;也有人投訴政府提供的食品不夠美味……其實,沒有人指望首次封區強檢就盡善盡美,正如日日向市民匯報疫情的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出:「在抗疫中學習。」

抗疫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對香港來說,既有內地抗疫的正面經驗,也有西方抗疫的反面教訓。內地一開始就高度重視疫情,以壯士斷臂的勇氣,歷史性地實施武漢封城、全面禁足,犧牲一時的經濟發展,換來早日走出疫情傷害。西方社會曾對中國抗疫進行冷嘲熱諷,到頭來仍然要借鑒中國的做法。在本港,也有不少人不認同內地抗疫模式,或認為香港沒有內地的制度優勢,不能強制,一切循「自願」原則,結果是追着疫情尾巴走,一再錯過清零時機。

兜兜轉轉了一年時間,香港終於走上封區強檢之路,闖過那道心理關口。小區強檢是在早前大廈強檢上的推進,從「大廈清零」到「小區清零」,再到「全港清零」,這就是香港戰疫的清晰「路線圖」!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