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經初步核算,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首超百萬億元人民幣,全年經濟增長2.3%,預計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內地去年先不計代價全力控疫,再集中力量振興經濟,已成為全球抗疫救經濟的耀眼燈塔,證明控疫是重啟經濟的根本性、決定性前提。此寶貴經驗經過實踐檢驗,值得本港乃至世界各國仿效。本港要下更大決心、花更大工夫控疫,在未能有效控疫前,勿輕言放寬防疫限制,以免疫情惡性循環,沒完沒了,導致經濟民生復甦遙遙無期。

內地為控疫、救經濟提供了教科書式的示範。一年前,當新冠肺炎病毒首先在武漢出現、並有向湖北以外擴散時,中央科學判斷、果斷決策,把控疫作為頭等大事,迅速行動,集合全國力量支援武漢,修建醫院、進行大規模檢測、封區抗疫,在兩個月左右時間贏得了「武漢保衛戰」;更重要的是,形成一整套科學、可行、可複製的控疫模式,在全國推廣實施。

儘管經濟「暫停鍵」令內地首季度經濟萎縮6.8%,但有效阻止了病毒在全國蔓延,對中國經濟迅速回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去年3月下旬,內地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國家迅速啟動復工復產復市,4月中旬,規模以上企業開工率超過了90%。二季度GDP增長3.2%,由負轉正。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全年經濟增長2.3%。西方輿論對中國經濟在疫情打擊迅速復元讚歎不已。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指出,中國的增長能力突顯了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成功遏制了疫情,並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亞洲發揮主導經濟體的地位。

疫情持續近一年,全球各國飽受煎熬,經濟民生困頓,民眾苦不堪言,怨聲載道。但是,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有不少國家的政府、民眾仍在先抗疫還是先救經濟問題上糾纏不清,進退失據,造成抗疫難斷尾,經濟難重啟的多輸局面。中國率先復甦經濟的成功示範清晰告訴世人,控疫是重振經濟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別無他選。

疫情重創全球經濟,香港作為細小的開放型經濟體,本就難以獨善其身;加上四波疫情打擊下,本港百業蕭條,預計本港2020年全年經濟收縮6.1%。企業收縮倒閉,失業率高企,政府財政承受巨大壓力,社會各界都亟盼望疫情早日結束,可以有條件重建經濟民生。如今疫苗陸續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啟用,香港預計下月可以開始接種,有市民認為,見到了控制疫情、復甦經濟的曙光。

靠疫苗控疫救經濟,未免過於樂觀。一來疫苗供應有限,全球搶購,能否有足夠疫苗及時供應尚待觀察;二來目前疫苗抗疫成效仍處觀察期,且出現一些爭議,有可能影響市民接種意欲;三是接種人口達七成以上才具「群體免疫」效果,本港要達到這個目標恐怕要到年尾。靠疫苗救經濟,遠水解不了近渴。本港不少行業、企業、打工仔苦撐一年,疫情再不受控,經濟不能重啟,不少行業和從業員都將食清榖種、無以為繼。

根據內地的經驗,不是靠疫苗控疫救經濟,而是上下同心,咬緊牙關抗疫,以「動態清零」為目標,群防群控,為重啟經濟創造條件,才能交出亮麗成績單。本港應該認真學習內地的做法,尤其是當前疫情反覆,更要迅速推出升級版控疫措施,忍短痛免長痛,絕不能因為個別界別的抱怨施壓,就不顧實際情況放寬控疫措施「喘一口氣」,這樣只會令疫情惡性循環,經濟民生復甦更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