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今年的除夕倒數煙花匯演,再次因為疫情的關係而連續第二年取消。回想起兩年前的2018年12月31日除夕倒數之夜,那時的我剛剛離開TVB,以另外一個身份參與製作節目,而當年也是TVB十年來第一次失去了負責除夕倒數的製作,主辦單位當年找了新的電視台合作。首次合作中彼此可能熟悉度不夠,而新電視台亦可能經驗比較少,因此節目製作出來,各界回響亦反映甩漏比較多,未如理想。其實不能全歸咎於製作人員,立足電視製作界多年,我所觀察的原因是目前電視台直播綜藝製作節目很少,故大家實戰機會其實不足,每次也如新手上陣。

回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入行的時候,電視台每天都有綜藝節目直播,就是到現在都耳熟能詳的《歡樂今宵》(EYT),另外每兩個星期就有一個綜藝大騷節目,製作人員每天都是在作戰狀態,熟能生巧,創意無限。電視台有電視台的競爭,就算本身電視台內各工作人員之間也有良性的「搏表現」競爭,希望自己節目能夠做得最好,得到最高收視。有競爭有進步下,那個年代可謂百花齊放,真是電視圈的黃金年代。

踏入2000年,電視創意走下坡,收視亦每況愈下,不知是否電視製作人江郎才盡,或是競爭減少,電視台為了減輕製作成本,不斷縮減製作費;曾有老闆減節目製作費兩成,但收視率仍是差不多,她就覺得「既然收視都差不多,我投放更多資源,豈不是浪費?」電視製作是以人才為本,如果電視台沒有投放資源去訓練、栽培新人,即使有先進器材、攝影機、高清的拍攝工具、電腦編輯機等,都難以挽回觀眾的心。始終機器是死的,科技再進步也沒有靈魂,電視始終是創意工業,連自己都感動不了,何以感動觀眾呢?

以前提過,一些同事常認為觀眾是「門外漢」,我們的製作是做給我們老闆睇的,因此只顧老闆的喜好下,無可避免地影響了整個節目的質素;不過以前八九十年代的老闆倒是很開放,給我們自由發揮的空間。曾經有位香港小姐冠軍告訴過我一件趣聞,她農曆年年初一攙扶邵老闆出席中午賀年節目,那時邵爵士對她說:「這個賀年節目年年都是一樣的,內容環節沒有改變,布景只有每年生肖有改變,節目主持人、表演演員、舞獅、風水師、遊戲、送生肖金飾,連唱歌歌曲也一樣,大家真的會看嗎?」想來真是啼笑皆非,一個由邵爵士建立的創意工業龍頭,竟然最後連他看來的感覺亦是覺得一成不變,不知道他當時的內心是否百感交集呢?

剛過去的2020年除夕倒數,以千架模型機表演為重點主題,但拍攝完全拍不出氣勢,加上同場的內地製作綜藝節目水準比香港高很多倍,一比之下相形見絀。以前是我們教他們怎樣做電視節目,現在我諗要跟他們多多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