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倒數過往綵排情況。 作者供圖

李漢源

要一個節目夠隆重,就必須帶出當中的「儀式感」,因此每個隆重的節目中,總會有一個重要「儀式」是需要「主禮嘉賓」來完成的,而很多時主禮嘉賓也只是為了主持儀式而來。我所製作的除夕倒數活動,儀式自然是倒數,而主禮嘉賓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當年除夕倒數夜特首到來出席儀式,因他是香港特區之首,大會特別安排用船接送他從港島到文化中心,上岸後步行約30秒就可以到達會場,沿途路線可不受參與除夕倒數的群眾影響;但有一次,梁特首早到了,雖然我有通知特首辦工作人員,希望梁特首遲2分鐘才上岸,便可直接步入會場,不用在公眾地方停留,奈何最後不知道是溝通上出現問題還是特首覺得沒有問題,特首就早了2分鐘上岸,站在公眾地方等直播開始,雖然離公眾仍有一段距離,但當時讓新聞畫面拍攝到,形容特首給公眾滋擾了2分鐘。

而經過該年的「滋擾事件」後,翌年大會把除夕倒數改為「按鈕儀式」,而整個儀式放在維港海中心船上舉行。這樣的方式,對電視製作來講就複雜很多:首先大部分出席的嘉賓會在文化中心天橋上,只有很少部分的主禮嘉賓就在船上,大家分隔兩地,很有疏離感,像不是參與同一個活動似的;另外在電視製作工程上,是如何把直播船上除夕倒數儀式的訊號送到文化中心作現場直播,讓現場嘉賓觀賞得到儀式呢?通常電視訊號我們會利用微波發射器直接送到文化中心,而微波發射是直射指向性的,該年的改動讓儀式在海中心舉行,其位置會因水流而不斷移動,很難固定位置,而移動的結果就是隨時接收不到訊號,對電視直播而言訊號一斷可謂災難性的結果。

最後我們只好安排港島及九龍兩岸多處地方去接收船上的訊號,無論當時船轉向什麼方向總有一個地方可以收到,另外再加上4G作為後備訊號,做好保險但求盡量萬無一失。在幾重保險之下,節目所幸也順利完成,家庭電視觀眾在家中收看當然沒什麼太大影響,仍如常地看得開心;但在文化中心的現場嘉賓們都反映感覺不太理想,因為始終與主禮嘉賓分開兩地,大家好像沒有什麼關連。

事後檢討,除了倒數儀式在海中心舉行,我們還有什麼方法既可以讓嘉賓們聚首一處,又可以把公眾與主禮嘉賓分開免受滋擾呢?於是接着的一年,大會建設了一條高圍欄的通道,在主禮嘉賓進場的路上把主禮嘉賓與公眾分開,免受滋擾,而這個高圍欄沿用至今。

做電視節目,很多時候因為某些上層的喜好就把內容更改,我們就要作出相應但不失水準的配合。行內有句說話:「我們製作節目是給老闆睇的,電視觀眾是不懂的。」試問用這種心態去製作節目,又怎會有好節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