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清輝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的生鮮供應鏈體系存在很多冗餘環節,上游供應商分散化、低效化的問題十分嚴重,下游則以批發零售為主,直接面對龐大的消費者群體。隨着電商的介入,開始走起重資產模式,例如重金投資上游供應鏈,下游則拓展線下零售及倉儲體系,線上的規模幾乎與線下的規模實現同步進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鮮電商供應鏈之痛。

今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得生鮮電商流量大增,特別是創造出社區為場景的購買模式,直推利潤上漲。安信證券分析數據指,在團長扣點5%的前提下,社區團購的利潤率可達10-15%。「社區團購的蛋糕非常大非常誘人,自然招引大量社會資本參與爭搶,社區團購也因此熱火朝天。但與此同時,它對社會也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宋清輝告訴記者,一般而言,只要某個行業利潤巨大,資本往往會蜂擁而至,但過多的資本會傾軋原有社會秩序,比如低價傾銷嚴重影響菜市場的經營者、擠壓傳統市場就業機會。「破壞力量非常巨大。」宋清輝直言。

買菜背後更深層次利益驅動

此前資本「玩壞」社會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曾風靡一時的共享單車,瘋狂時鋪天蓋地的佔據道路,破產後又被扔進垃圾場變成巨量的廢鐵;長租公寓亦風光一時,但最終被發現是一場資本乾坤大挪移的遊戲。資本初進場都有着解決供需的由頭,最終因為無序擴張引發亂象。

還要注意的是資本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拋去買菜市場這一點利潤,還有背後更深層次的利益驅動。宋清輝指出,電商巨頭搞社區團購,意在通過深耕社區團購市場,深入挖掘這部分海量用戶的消費潛力,進而帶動其他消費,才是這些大型電商企業擁向社區團購的最終目的。據清暉智庫統計,中國社會目前月收入過萬的人僅佔5%,90%月收入5,000元以下。相較於幾開發殆盡的5%高收入階層用戶,海量的90%才是它們的目標。而社區團購正好是打開這一群體的最佳捷徑。羅蘭貝格高級項目經理、消費品與零售團隊首席研究員蔣雲鶯亦指,中國的渠道通路較多沉澱在底線城市,加之今年是本地生活比較關鍵的窗口期,佔據消費者最後一公里心智成為資本的必爭之地。

「屠龍的勇士最終自己變成了惡龍」,電商巨頭進軍生鮮市場原為解決供需之痛,不過面對的市場利益太過誘人,最終資本迷途,攪局社會成為另一種痛。